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蜡烛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
竖直
竖直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具有
透明
透明
的特性从而便于确定
像的位置
像的位置

(2)该实验最好是在
较暗
较暗
(较亮/较暗)的房间做实验,或者选用
茶色
茶色
(茶色/无色)透明玻璃,这样玻璃成的像比较清晰.
(3)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蜡烛A、B,其目的是为了比较
物像大小关系
物像大小关系

(4)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
物距与像距
物距与像距

(5)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蜡烛成的像是

(6)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
转向自己
转向自己
(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7)如图乙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A.在看到蜡烛A的像B处,放置与A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B.若把实验中的玻璃换作普通平面镜,能更方便把代替像的蜡烛放在B处
C.因为人眼能看到镜里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
D.在研究物与像的位置时,无需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
(8)下表是小明在实验中记录的一组数据,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该结论
不可靠
不可靠
(可靠/不可靠),因为
只有一组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只有一组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cm 10
像到镜面的距离/cm 10
分析:(1)像与物关于玻璃板对称,玻璃板的摆放角度要能够使后面的棋子与前面棋子的像完全重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即看到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棋子,当玻璃板和像重合时,玻璃板后面棋子的位置就是玻璃板前面棋子像的位置,这样进行实验,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为了便于观察成像情况,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或者选用深色玻璃.
(3)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4)实验中刻度尺的用途是可以测量物体和像与平面镜的距离.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6)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可解答此题.
(7)根据以上的分析即可解答.
(8)初中物理用实验探究物理问题时要进行多次实验,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有的是多次测量发现变化规律;有的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解答:解:(1)如果玻璃板不竖直,后面的棋子与前面棋子的像不在同一高度上,怎样操作都不会重合的,因此也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玻璃板前面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棋子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该实验最好是在较暗的房间做实验,或者选用茶色透明玻璃,这样玻璃成的像比较清晰.
(3)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4)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
(5)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受虚像,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6)由于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当镜子绕OO′向人转动时,如图所示,所以像也向人的方向转动.

(7)A、在看到蜡烛A的像B处,放置与A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B、若把实验中的玻璃换作普通平面镜,由于普通平面镜不透明,因此不能方便把代替像的蜡烛放在B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人眼尽管能看到镜里的像,但是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故该选项说法不准确;
D、在研究物与像的位置时,需要使用刻度尺测量物距和像距,故该选项说法不准确.
故正确答案是A.
(8)只有一次实验,只有一组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因此结论不可靠.
故答案为:(1)竖直;透明;像的位置;
(2)较暗;茶色;
(3)物像大小关系;
(4)物距与像距;
(5)不能;虚;
(6)不;转向自己;
(7)A;
(8)不可靠;只有一组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点评:掌握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各器材选择和操作的目的,例如为什么选择薄透明玻璃板、为什么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为什么要竖直放置、刻度尺的作用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如图所示.
(1)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
A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月,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2)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
物距和像距

(3)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通过
纸上无法成棋子的像
现象,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江都市二模)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确定像的位置
确定像的位置
,同时也证明了
物像大小相等
物像大小相等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远处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光屏应向
远离
远离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
变大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蜡烛移到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请你比较甲、乙两图中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像的不同点: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说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平面镜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2)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竖直放置
竖直放置

(3)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
完全相同
完全相同

(4)如果在图1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
没有
没有
(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
(5)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3所示的现象.这说明像和物的大小
相等
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是小军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1)此实验不用平面镜,而是选用一块玻璃板,其主要原因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竖直放置
竖直放置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到平面镜距离
到平面镜距离
的关系;
(3)实验中对两段蜡烛A、B的要求是
完全相同
完全相同
;如图c所示,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4)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光屏,则白纸板上将
没有
没有
(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应在桌面上竖立一块
玻璃板
玻璃板
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使镜后的蜡烛与镜前相同蜡烛的像完全
重合
重合
,这是为了
确定像的位置
确定像的位置
,从而得到像与物体
大小相同
大小相同
,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
相等
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