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小华用图示装置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实验中应竖直向上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绳端移动距离为________m.

(2)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3)分析数据可知,提高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小华所用动滑轮的重一定小于_______N.

【答案】 匀速 0.3 80 增加物重 1

【解析】

(1)实验中只有匀速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才能保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拉力大小不变,所以,应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知道,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有效股数是n=3,所以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是s=3h=3×0.10m=0.3m;

(2)由表格数据知道,第3次测量中,有用功是:W有用=Gh=6N×0.10m=0.60J;总功是:W=Fs=2.5N×0.30m=0.75J;所以机械效率是:η3 =W有用/W×100%=0.60J/0.75J×100%=80%

(3)分析1、2、3次数据知道,同一滑轮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所以,增加物重可以提高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由于物体越重时,对滑轮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所以第一次实验受摩擦力的影响最小,故由第一次实验数据,忽略摩擦力的影响时,计算的滑轮的重力是:G=nF-G=3×1N-2N=1N,所以所用动滑轮的重一定小于1N。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试验中,从室温开始加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本地水的沸点是_______℃。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温较低时加热1min时间水升高的温度与水温较高时加热1min时间水升高的温度不同。其主要原因是:随着水的温度升高,_______(填序号)

A.水的质量变化了

B.水的比热容变化了

C.1min时间水向空气传递的热量不同

D.1min时间酒精灯传递给水的热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R0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A1,A2为实验室用电流表(接线柱上标有“﹣”,“0.6”,“3”),闭合开关后,调节滑片P.使两电流表指针所指位置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A1A2的示数之比为1:4 B. 通过R0R1的电流之比为4:1

C. R0R1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4 D. R0R1的阻值之比为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物体A的体积是2×10﹣3m3,将它放入水中,露出水面的体积是整个体积的四分之一,物体下表面距液面0.15m,如图所示.(g取10 N/kg)求:

(1)物体A所受的浮力是多少?

(2)物体A的密度是多大?

(3)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有多大?

(4)在A上放一个多重的物体可以使A刚好全部浸入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若把打气筒的出气口封住,在将活塞向下压的过程中,被封在气筒内的空气的质量、体积、密度三个物理量中,变小的是_______,变大的是_______,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____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的体积是___

(3)该物质的密度是____

(4)C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_____(选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两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且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如图所示.若它们分别在水平方向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v和2v,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p1 = p2 F1= F2

B. p1>p2 F1 = F2

C. p1>p2 F1<F2

D. p1<p2 F1>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发现:漆黑夜间上洗手间,很难摸到墙上开关,于是动手自制夜间照明电路.

器材:6V新蓄电池、规格为“2.5V 0.5A”的新灯泡L、定值也R0,开关S、导线.

(1)请在图甲中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连接.要求:夜晚闭合开关S,电压表显示电源电压,灯泡正常发光;白天断开开关S,电压表指针指零,灯泡熄灭. ___________

(2)定值电阻R0=________Ω.

(3)灯泡的规格也可标记为“2.5V ____W”.

()数月后,小明发现:闭合开关S,灯泡发光,亮度有所下降.

小明猜想:可能是长期使用,蓄电池用旧了导致电源的输出电压有所降低.

(4)闭合开关,如图乙所示,电压表显示旧著电池的输出电压为_____V.

小明还猜想:可能是长期使用,灯泡自身发生了变化.因为他发现灯泡玻璃壳内壁发黑

(5)灯泡玻璃壳内壁发黑是由于钨丝发生了______

A.先升华后凝华 B. 先汽化后液化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升华后凝固

()小明用该旧蓄电池探究、绘制旧灯泡的I-U图像____________

(6)请在图丙中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连接.要求: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A .

__________

(7)请根据图丁将实验⑥的电流表示数填入表格________

(8)请在图戊中画出旧灯泡的I-U图像.

(9)小明发现旧灯泡的I-U图像不是正比例函数图像,原因是_____. 由第⑥组数据可知,长时间使用后,同样在2.5V额定电压下,旧灯泡的电阻____(小于/等于/大于)新灯泡的电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小组完成了“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后,得到“电源两端电压总大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的结论,这与之前“电源两端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的猜想不符。老师引导同学们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继续进行了深入探究:

(1)测量电源及灯泡两端电压。电压表接在两点,是为了测量灯泡________的电压,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是________

(2)测量电路中导线的电压。测出导线间的电压大约为,由此得知导线分压可能是造成结论与猜想不符的原因。为了能更明显地观察到导线分压的现象,应选择较________(选填:“粗”或“细”)的导线,原因是________

(3)完成以上步骤后,他们准备测量开关两端的电压,你认为这一步骤是否有必要,理由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