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浙江杭州萧山区瓜沥片初三10月质量检测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在商场里,小明站在匀速上升的电梯上,下列关于小明受力分析正确的( )

A.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拉力 B.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牵引力 D.重力、支持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三门峡卢氏县木桐中学初三上期半期考试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两个小灯泡L1、L2正常工作电压均为“3V”.实验中开关S始终闭合,其它三个开关均处于断开状态.若要使L1、L2正常发光,则两灯应该 (选填“串联”或“并联”);为满足要求,应闭合开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山东青岛阳城区七中初三上期第一次阶段检测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减少,一定是对外做了功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的位置越高,速度越大,机械能和内能就越大

D.冰熔化成水时,内能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江苏江阴暨阳中学初三上期第一次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一辆总重为G(N)的小轿车,沿ABCD路线从A处到达D处,CD段与AB段高度差为h(m),如下图甲所示。在整个过程中,汽车以恒定速度V(m/s)运动,在t=0时经过A处,t1时经过B处,t2时经过C处,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简化为下图乙所示(G、h、V、P1、P2、t1和t2均为已知量)。试回答以下问题:

(1)汽车在AB和BC段运动时,比较牵引力的大小:FAB FBC(选填:>、<或=);

(2)汽车沿斜坡BC段运动时,求牵引力所做的功= (请用已知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贵州都匀初三上期第一次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夏日,在烈日暴晒下,游泳池旁的混凝土地面热得烫脚,而池中的水却不怎么热,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三明泰宁初中毕业生学业质量检测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小明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

(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人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

在液体中。

(2)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ρ液、ρ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ρ液 ρ水((选填“=”、“ >”或“<”),h与ρ水、ρ液,及H的关系式是h=

(3)小明根据图15(a)在吸管上标出1.0刻度线(单位g/cm3,下同),再利用上述关系式进行计算,标出了0.8、0.9、1.1、1.2的刻度线(图中未画出)。结果发现,1.1刻线是在1.0刻线的 (选填“上”或“下”)方,相邻刻线的间距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4)为检验刻度误差,小明取来食油,先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其密度,然后再用这个密度计测量。但操作时却出现子图(c)所示的情景,这让他很扫兴。难道实验就此终止了吗,根据经验或思考,在不更换食油的情况下,你认为可以进行怎样的尝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三明宁化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环保小组为了对河的水质进行监测,定期取样测量其密度进行物理分析。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在分度盘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

(2)他们在测量过程中,首先舀取河水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然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一只空烧杯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最后将量筒中的河水全部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河水的总质量,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为57.6g。则舀取的河水的体积为 cm3,质量为 g,密度为 为kg/m3(2分)。

(3)为了更准确地测量河水密度,甲、乙、丙三个实验步骤的顺序应调整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耒阳冠湘中学初二上期第一次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 cm、12.36 cm、12.35 cm、12.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