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 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 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届江苏省兴化市心校九年级一模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下表是某品牌汽车《驾驶守则》中的部分安全距离表格.

其中反应距离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刹车过程中汽车匀速行驶的距离,刹车距离指从刹车到停下过程中汽车减速行驶的距离.停车距离x为反应距离与刹车距离之和.

刹车距离是衡量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图中所示的图线分别为甲、乙两不同品牌汽车在同一路面上紧急刹车过程中的实际刹车距离s与刹车前的车速v的关系图象.

实验表明,一般家用小排量汽车的耗油量为每百公里7L—10L,而刹车过程中汽车的耗油量会有明显增加,因此在车辆较多的路面上应减速慢行,尽量减少刹车的次数.

(1)汽油属于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一汽车在某次行驶中,消耗燃油0.63kg,则完全燃烧这些燃油产生的热量为______J,这些热量可以使______kg的水温升高60℃(燃油的热值q=4.6×107J/kg,水的比热容为c=4.2×103J/kg·℃).

(3)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即汽车行驶反应距离L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一定,则表格中A的数据应为______.

(4)图中______(选填“甲”或“乙”)车的刹车性能较好,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5)汽车保持恒定功率80kw在平直路面行驶时,其所受阻力大小为4000N,则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为v=______km/h,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推断,这一速度所对应的安全停车距离应为______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届山东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将竖直放置的试管倾斜,那么随着试管的倾斜,试管中的液体 对底面的压强将(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整合】人教版九年级 中考复习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中考练习试卷(解析版) 题型:作图题

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填入合适的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整合】人教版九年级 中考复习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中考练习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小刚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图中的光屏向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实验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整合】人教版九年级 中考复习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中考练习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小芳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

C. 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白纸板

D. 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只需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海南省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声呐系统向海底发出信号经8s被该系统接收,求此处海水的深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海南省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口技”表演,模仿的是人的音色

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C.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D.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指的是声音音调太高,太刺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届河北省邯郸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小红在做“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时,连好了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后发现L1正常发光,L2只能微弱发光,以下对于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

A. 灯泡L2发生了断路

B. 灯泡L2发生了短路

C. 由于灯泡L2的电阻较大,其实际功率较小

D. 由于灯泡L2的电阻较小,其实际功率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