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两个物体的质量不同,一定是由于它们(  )

A. 形状不同 B. 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

C. 密度大小不同 D. 所处地理位置不同

B 【解析】因为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物质质量的大小与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只取决于物体本身所含物质的多少,所以两个物体的质量不同,一定是由于它们的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 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3节 电阻的测量 同步检测题 含答案 题型:多选题

(多选)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R0为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可以测出未知电阻Rx阻值的电路是(  )

A. B. C. D.

ABC 【解析】A. 开关S都闭合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测量Rx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求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I求出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通过Rx电流等于通过定值电阻电流IxI0,根据Rx求出电阻,故A正确。B. 由电路图可知,当S断开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求电源的电压;当开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四节《焦耳定律》同步练习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为了估测一个铭牌缺失的家用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将壶中装入lkg 25℃的自来水.按下开关后3min水被烧开.则该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阻约为(水的比热容为4.2×l03J/(kg•℃)( )

A.3Ω B.30Ω C.300Ω D.3000Ω

B 【解析】 试题分析:电热水壶中的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4.2×103J/(kg•℃)×1kg×=3.15×105J,根据题意可知,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消耗电能W=Q,根据公式W=U2t/R可得电热水壶正常工作电阻:R=U2t/W=[(220V)2/3.15×105J]×3×60s≈27.7Ω,只有B选项与其电阻大小比较接近,故B正确;故应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物理八下 第6章  6.1 物体的质量 同步练习题 题型:综合题

实验室需要购买橡皮泥,准备用于做探究“一个物体的形状改变时,物体的质量是否变化?”的实验.老师要求同学们打听一下,看哪个商店里有橡皮泥卖.有位机灵的同学说:我家许多我小时候玩的积木,它们都是木头的、形状各不相同,我把积木带来行吗?老师没有回答,而是给同学们留下了下面一些问题;

(1)如果物体仅仅作形状的改变时,它的质量会变化吗?请你作出一个猜想性的回答;你作出这种猜想的理由是:_____;

(2)用形状不同的积木来做这个实验行吗?为什么?_____;

(3)用橡皮泥来做这个实验有什么好处?_____.

不变;质量是物体里所含物质的多少,仅仅是形状改变不影响所含物质的多少,所以应当不变; 不行.形状不同的积木是不同的物体,有可能它们的质量本来就不同; 取一块橡皮泥,可以保证它是同一物体,而且形状可以任意改变 【解析】【解析】 (1)不变;因为质量是物体里所含物质的多少,仅仅是形状改变不影响所含物质的多少,所以应当不变。 (2)验证物体仅仅作形状的改变时,它的质量会不会变化,要取同一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物理八下 第6章  6.1 物体的质量 同步练习题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这台电子秤上的苹果质量是_____g,合_____mg.

100 105 【解析】【解析】 由图知,苹果的质量是0.1kg. 所以0.1kg=0.1×103g=100g; 0.1kg=0.1×106mg=105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物理八下 第6章  6.1 物体的质量 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2018•金山区一模)水结成冰后,不变的物理量是(  )

A. 体积 B. 质量 C. 比热 D. 密度

B 【解析】【解析】 质量是物质的属性,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因此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故B正确;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冰的密度是0.9×103kg/m3,因此水结成密度变小,故D错误; 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变形得V=,质量m不变,密度ρ变小,因此体积V变大,故A错误. 水的比热4.2×103J/(kg•℃),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 题型:填空题

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个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f乙>f丙>f甲 【解析】物距相同,甲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甲,所以;乙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u<f乙;所以f乙>u=12cm; 丙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f丙>u>f丙,所以; 所以,f乙>f丙>f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物体距透镜8 cm时,成正立的像

B. 当物体距透镜16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 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D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40cm﹣30cm=10cm,当物体距透镜8cm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凸透镜成的是实像,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故C正确;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凸透镜成的是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八年级2017-2018学年物理沪科版上册 第4章 多彩的光 单元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实验(如图),要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__________调整。

(2)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小明左右移动光屏均接收不到像,接下来他应该__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A.上下移动光屏去接收

B.将光屏放到凸透镜左侧去接收

C.取走光屏,直接通过凸透镜观察

(3)通过实验,小明总结的三个实验结论如下表,其中正确的实验序号是__________。

实验

序号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实虚

大小

正倒

1

u>2f

实像

缩小

倒立

f<v<2f

2

f<u<2f

实像

放大

倒立

v>2f

3

u<f

虚像

放大

倒立

(4)小明又做了一次实验,首先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然后,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

下 C 1、2 远离 【解析】(1)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由图知,烛焰位置偏上,所以应将蜡烛向下调整; (2)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的是烛焰的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所以此时应取走光屏,直接通过凸透镜观察; (3)由表格中数据知,1、2两组成像的性质与物距、像距是对应的,而第3组,物距小于焦距时,应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不成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