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10mL酒精和10mL水混和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

B.汽车开过乡间公路,路面扬起灰尘﹣﹣分子不停地运动

C.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江西省上饶市、鹰潭市联谊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如图是灯泡L和电阻R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电阻R的阻值为 Ω.若将它们并联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泰州市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在学习了测量物质密度后,爱探究的小明想测出某种未知液体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①测液体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 g.

②测液体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 mL,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对他的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 (选填“偏大”或“偏小”).

③小明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泰州市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发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泰州市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装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烧杯,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中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部的压强分别是P甲、P乙,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P甲>P乙,F甲=F乙 B. P甲=P乙,F甲>F乙

C. P甲<P乙,F甲=F乙 D. P甲=P乙,F甲<F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三个相同的烧瓶A、B、C内部都盛有质量和初温均相等的液体,其中,A、B烧瓶中装的是煤油,C瓶中装的是水,A、B、C瓶中电阻丝的阻值分别为RA、RB、RC,且RA<RB=RC.(假设实验中没有任何热损失)

(1)小明用该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他应该观察比较 两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其中 瓶中的液体温度升高得更快一些.

(2)小红用该装置完成“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的情况”的实验,她应该观察比较 、C两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实验中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该实验中装有 (选填“水”或“煤油”)的烧瓶中温度计示数变化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小强用10N的水平推力匀速推动放在水平地面的课桌,则课桌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 N;某同学将该课桌内的书包拿走后,把课桌沿原路用水平力推回的过程中,课桌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 (小于/等于/大于)1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

A. 水分子、氢原子、质子、夸克

B. 水分子、氢原子、夸克、质子

C. 水分子、夸克、氢原子、质子

D. 氢原子、水分子、质子、夸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九年级中考三模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历史上首先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大气压强数值的科学家是 ,1标准大气压约为 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