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航天员坐在飞船的座舱内,相对下列哪个物体航天员是静止的( )

A. 太阳 B. 地球 C. 月球 D. 飞船

D 【解析】试题分析: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关键看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位置如果没有发生改变,就是静止的. 【解析】 航天员坐在运动的飞船内,相对于太阳、地球、月亮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所以宇航员相对于太阳、地球、月亮都是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 航天员坐在飞船内,相对于飞船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四章欧姆定律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U﹣I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阻甲和乙都是阻值不变的电阻

B. 甲、乙并联在电路中,当电源电压为2V时,电路总电流为0.6A

C. 甲、乙串联在电路中,当电路电流为0.2A时,电源电压为2V

D. 当乙两端电压为2V时,R乙=5Ω

B 【解析】 A、由图象可以知道,甲对应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而乙对应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根据欧姆定律可以知道甲电阻的阻值不变,乙电阻的阻值变化,故A错误; B、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甲、乙并联在2V电源时,两电阻两端的电压均为2V, 由图象可以知道, , ,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干路电流,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测试卷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试卷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一个实心小球,质量是51 g,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沉入水底,溢出了0.5 N的水。(g取10 N/kg)求:

(1)小球受的重力___?

(2)小球的体积____?

(3)现在将小球放入密度为1.05×103 kg/m3的盐水中,小球在盐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____?

0.51 N 5×10-5 m3 0.51 N 【解析】(1)小球的重力是:G=mg=0.051kg×10N/kg=0.51N;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道,F浮=G排=ρ水gV排,所以小球的体积是:V=V排=F浮/ρ水g=0.5N/1×103kg/m3×10N/kg=5×10-5 m3; (3)小球的密度是:ρ=m/V=0.051kg/5×10?5m3=1.02×103 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

(2)

(3)

(1)0刻度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起始边; (2)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贴被测边; (3)眼睛视线没有与示数表面垂直.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该同学在使用刻度尺时存在三处错误; (1)0刻度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起始边 (2)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贴被测边 (3)眼睛视线没有与示数表面垂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 题型:填空题

2013年2月,江苏省推行“区间测速”.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30km,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车辆通过测速路段的最短时间为 小时.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通过两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110km/h和100km/h,该车 (“会”、“不会”)被判为超速.

0.25 会 【解析】试题分析:车辆通过测速路段的最短时间为t=s/v=30km/(120km/h )= 0.25小时;该车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为t/=10:43-10:31=12min=0.2h,该车过两个监测点的平均速度为v/=s/t/=30km/0.2h=150 km/h >120km/h。所以,该车会被判为超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小云同学在一次测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值的是( )

A. 3.2cm B. 3.24cm C. 3.3cm D. 3.5cm

B 【解析】由图知: A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木块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24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24cm。 B刻度尺上1cm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5mm; 木块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2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2cm 因为A刻度尺的准确程度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初三物理上学期机械能与内能 辅导练习 题型:计算题

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地球表面水吸收太阳能的本领,做了如下实验:用一脸盆装6kg的水,水的表面积为0.1m2,经过太阳光垂直照射15min,水温升高了5℃:

(1)实验时6kg的水15min内吸收了多少内能___?
(2)平均每分钟1m2水面吸收的热量是多少___

(3)若用加热的方式使同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至少需要燃烧多少m3的液化气____?(假设液化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液化气的热值是5.0×107J/ m3)

1.26×105 J 8.4×104 J 2.52×10-3 m3 【解析】(1)水吸收的热量: ; (2)平均每分钟1m2水面吸收的热量: ; (3)由题知, ,需要液化气的体积: 。 答:(1)实验时6kg的水15min内吸收了1.26×105J的热量; (2)平均每分钟1m2水面吸收的热量是8.4×104J; (3)至少需要燃烧2.52×10-3m3的液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初三物理上学期机械能与内能 辅导练习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温度、做功、热传递、内能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且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B. 物体放出了热量,内能一定减少,温度一定会降低

C. 物体内能增大了,一定吸收了热量,且温度一定升高了

D. 一个物体温度没变,可能内能增大了,也可能内能减小了

D 【解析】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不符合题意; B、物体放出了热量,内能一定减少,但温度却不一定降低,比如晶体凝固,不符合题意; C、物体内能增大了,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不符合题意; D、一个物体温度没变,可能内能增大了,也可能减少了,符合题意; 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山东省乐陵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物理试卷 题型:计算题

某中学为学生供应开水,用焦炭作为燃料,已知焦炭的热值是3×107J/kg,现完全燃烧了4.2kg的焦炭,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_,设该热量有25%被水吸收,能将________kg的水从25℃加热到100℃.[已知c水=4.2×103J/(kg•℃)].

1.26×108J 100 【解析】【解析】 (1)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mq=4.2kg×3×107J/kg=1.26×108J;(2)水吸收的热量:Q吸=25%×Q放=25%×1.26×108J=3.15×107J;∵Q=cm ∴水的质量: ==100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