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A. 3∶4 B. 4∶3

C. 2∶1 D. 1∶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沪科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节 力 练习试卷 题型:填空题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概念理【解析】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____的.

说  明:没有只施力不受力的物体,也不存在只受力不施力的物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17•泰安卷】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三个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 A的示数变小,V1的示数变大,V2的示数变小

B. A的示数变大,V1的示数变小,V2的示数变大

C. A的示数变小,V1的示数不变,V2的示数变大

D. A的示数变大,V1的示数不变,V2的示数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沪科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试卷 题型:实验题

小军利用量筒、天平和小烧杯等器材“测量牛奶密度”,过程如下:

(1)先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则牛奶的体积为_______cm3,把量筒中的牛奶都倒入烧杯中.

(2)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后,将装有牛奶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往右盘放入砝码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他应_______(填下面的字母代号).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取出较小的那个砝码

D.添加更小的砝码或将游码往右边移动一点

(3)天平横梁恢复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丙所示;倒掉烧杯中的牛奶,测量空烧杯的质量为9.4 g,则烧杯中牛奶的质量为_______g.

(4)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_______kg/m3,用该方法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______(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沪科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试卷 题型:计算题

质量是100 g的空瓶,装满水时总质量为500 g,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总质量为600 g,(ρ水=1.0×103 kg/m3)求:

(1)水和液体的质量各是多少?

(2)空瓶的容积是多少?

(3)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沪科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试卷 题型:计算题

体积为2×10-3 m3的水结成冰,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求冰的质量m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沪科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试卷 题型:填空题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_________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淮名卷安徽省2018届省城名校中考押题卷(二)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如图是刘磊和马俊同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甲 乙 丙

(1)实验前,杠杆如图甲静止,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调节;

(2)如图乙所示,刘磊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是因为__________;

(3)接着马俊同学想继续探究“杠杆平衡时,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不变时,动力跟动力臂的关系”实验。探究过程中,他在杠杆左端20cm位置挂一个重力G=1N的物体,在杠杆右端不同位置处施加不同的竖直向下的力F,保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于是他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描点作图画出了动力F与动力臂倒数的图象,分析图像找出了动力跟动力臂的关系,请你帮他在图丙中画出图像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习题:第五章章末复习 题型:实验题

小刚在测量大米密度的实验中,先用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50 g,再测得装入适量大米时烧杯和大米的总质量为131.9 g.将烧杯中大米倒入空量筒,压实抹平,测得其体积为90 mL,计算得到大米的密度为_____kg/m3.小刚测得大米的密度比真实值_____(填“大”或“小”),其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