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容器底部,上端放一铁质实心小球(不连接),如图所示,向容器中缓慢倒入水,使小球完全浸没且静止在水中,此时小球受到的力(  )
A.重力、浮力B.重力、浮力和拉力
C.重力、浮力和弹力D.重力、浮力、弹力和压力

分析 铁质实心小球,其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在水中下沉,浸没在水中受重力、浮力、弹力的作用.浮力是小球受水的压力的合力.

解答 解:
由于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铁质实心小球完全浸没水中时小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若没有弹簧会下沉,所以小球除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外,还受到弹簧对它弹力的作用.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的难点在于确定小球是否受到弹力、压力的作用.要理解利用好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产生的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小江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两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10cm和20cm.
(1)小江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他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随着蜡烛燃烧,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上方,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上调整(选填“上”、“下”、“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小燕同学通过电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了一个想法,有没有一个“电阻表”可以直接测量导体的电阻呢?于是,她找来了两节新干电池(电压3V)、一个量程为0~3A的电流表、一个量程为0~15V的电压表、一个旋钮式变阻箱、几个待测电阻、开关和导线若干.经过思考,小燕设计了一个由电流表、电源和变阻箱组成的“电阻表”,如图所示(A、B之间接待测电阻).
(1)0Ω刻度应该标在电流表3A处,此时电路中旋钮式变阻箱的阻值应调成0Ω.(提示:小燕设计时把整个电流表的刻度值都充分利用起来了).
(2)按要求调整电路后,在A、B间接入待测电阻R1闭合开关后,电表的指针指向2A,则R1=0.5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B.万马奔腾C.星光闪闪D.鹰击长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如图所示,在进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实验时,某同学完成了图A、B、C几次实验后,又将同一小桌,按如图D和图E的方法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1)如图D所示,将海绵一端用木块垫起,仍使小桌静止.与图C海绵凹陷程度相比,结果是:更小(选填“更大”、“一样”或“更小”)
(2)如图E所示,将小桌和砝码沿海绵向右平移,与图C海绵的凹陷程度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仅由图D和图E能否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的正确结论?为什么: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图所示,在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插入一根长10m左右的吸管甲,用另一根吸管乙的管口贴靠在甲管的上端,往乙管中用力吹气,可以看到甲管有水喷出,这是因为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小.以下现象中能用此原理解释的是D(填字母)
A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
B用吸管把饮料吸进管里
C冬天,嘴对着双手哈气,手感到暖和
D在火车站台侯车时,必须站在安全线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两位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在雪地里行走的情景,(如图1).为了探究他们对雪地压力的作用效果,现利用海绵、小桌、砝码进行模拟研究,应选择图2中的(  )
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甲、乙和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中科院的“人造太阳”EAST物理实验获重大突破,实验中首次实现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为目前世界最长,其原理如图. 
(1)“人造太阳”获得核能的方式是核聚变.
(2)1950年苏联人提出“人造太阳”解决人类能源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法等国发起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中国后来成为参与国之一.这场“追梦旅程”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已经进行了半个多世纪,使其真正投入商用、变成每家每户可以用的电,可能至少还需要几十年.下列四位同学的观点支持继续进行这项研究的是AB.(可多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所示为家庭电能表的表盘,上面的字样分别表示这只电能表的工作电压是220V,平时工作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每消耗1kW•h电能,该表转盘转过2500r,图中电能表的示数为125.8kW•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