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下列说法正确的时( )

A.电饭煲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

B.城市中建设人工湖可以调节气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原理

C.斐济在太空飞行时,机翼上访的压强大于下方的压强

D.在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泰兴黄桥东八年级5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为小丽在“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所选用的器材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的实验过程图示.

(1)本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2)小丽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 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 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通过实验小丽得出结论: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小丽的结论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4)在生活中,书包的背带做得又宽又大,这是利用了: 来减少压力作用的效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 来增加压力作用的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丽水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压力和物体重力之间大小关系”时,小科同学提出的猜想是:“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科学兴趣小组做了相关的实验.

步骤1:选用材料相同、表面粗糙程度相同、重力不同的3个物体,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三个物体的重力;

步骤2:把3个物体依次放在水平受力面上,用专用的仪器测出3次压力大小,实验数据见表1.

步骤3:改变受力面鱼水平面的倾角,用步骤2的方法,依次测出与水平面成18°角和25°角的压力大小,实验数据见表2和表3.

表1在水平面上所测数据

序号

重力/N

压力/N

1

5

5

2

10

10

3

15

15

表2在18°角斜面上所测数据

序号

重力/N

压力/N

4

5

4.75

5

10

9.5

6

15

14.25

表3在25°角斜面上所测数据

序号

重力/N

压力/N

7

5

4.5

8

10

9.0

9

15

13.5

请回答:

(1)比较序号 的数据可得:当同一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受力面与水平方向夹角越大,物体产生的压力越小;小科同学的猜想是 的.(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进一步分析压力和物体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先分析同表中的关系,再比较不同表之间的关系,综合可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武威等市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作图题

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位于螺线管附近的小磁针N极指向下,请在螺线管上画出导线的绕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武威等市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今年中国男足在陕西举行的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2比0击败卡塔尔队,奇迹般地晋级12强。球员争顶后顶出的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足球最后会落回地面是因为受 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自贡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实验室购买了一捆长度为100m的铜导线,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其实际长度.该同学首先测得导线横截面积为1.0mm2,查得铜的电阻率为1.7×10﹣8Ωm,再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出铜导线的电阻Rx,从而确定导线的实际长度.可供使用的器材有: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滑动变阻器R1(5Ω,1A)、滑动变阻器R2:(20Ω,1A)、电源:(电压为6V),开关、导线若干.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 (填“R1”或“R2”),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片移至 端(填“a”或“b”).

(2)在实物图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图甲电路完成剩余部分的连接.

(3)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的读数为0.50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V.

(4)导线实际长度为 m(保留1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自贡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 、蓝三种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如图所示的透镜是 透镜,用这种透镜制作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自贡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个木块,甲木块用一根细绳拴在左边固定的竖直板上,现在用力把木块乙从右端匀速地抽出来,所用的力F=15N,则甲、乙两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是( )

A.甲为零,乙受向右的15N的力

B.甲和乙都受向右15N的力

C.甲和乙都受向左15N的力

D.甲和乙都是15N,甲受向右的力,乙受向左的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青岛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归纳式探究﹣﹣探究小球沿过山车轨道的运动

小雨观察到游乐场的过山车可以底朝上在圆形轨道上运动,游客却不会掉下来.他想探索其中的奥秘,做了以下两个探究:

(1)探究一:如图甲所示,小球由A点沿光滑轨道自由运动到B点,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v与高度h和小球质量m的关系,数据如表一.

表一:

实验次数

h/m

m/kg

v2/(m2•s﹣2)

1

0.2

2.0×10﹣2

4.0

2

0.4

2.0×10﹣2

8.0

3

0.4

3.0×10﹣2

8.0

4

0.8

2.5×10﹣2

16.0

则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v与 有关,且v2=k1

探究二:如图乙所示,小球以一定速度从B点沿光滑的竖直圆形轨道运动,恰好通过最高点C.小球在B点的速度v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数据如表二.

实验次数

r/m

v2/(m2•s﹣2)

1

0.15

7.5

2

0.30

15.0

3

0.45

22.5

则小球在B点的速度v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式为

(3)如图丙所示,将甲、乙两轨道组合后,小球从A点沿光滑轨道自由运动,若r=0.4m,要使小球经过B点后能恰好通过C点,则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