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8406  158414  158420  158424  158430  158432  158436  158442  158444  158450  158456  158460  158462  158466  158472  158474  158480  158484  158486  158490  158492  158496  158498  158500  158501  158502  158504  158505  158506  158508  158510  158514  158516  158520  158522  158526  158532  158534  158540  158544  158546  158550  158556  158562  158564  158570  158574  158576  158582  158586  158592  158600  235360 

科目: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连云港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把标有“220V 40W”的灯泡L1和“220V 60W”的灯泡L2串联接人220V电路两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灯泡的额定电压都变小了

B. 两灯泡的额定电功率都变小了

C. 灯泡L1两端的实际电压比L2两端的实际电压大

D. 通过灯泡L1的实际电流比L2的实际电流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连云港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条形磁体下方的小磁针静止时如图所示,则条形磁体的右端为_______极。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带电体一定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连云港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春暖花开,鸟语花香。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的_______。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连云港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为_______ (包括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连云港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家庭需要将50kg、初温为10℃的水加热到50℃作为生活用水,他们利用煤气灶烧水,需要燃烧0.8kg的煤气。这些水从10℃加热到50℃需要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J,0.8kg的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J,煤气灶烧水的效率为_______。(c水=4.2×103J/(kg·℃),q煤气=4.2×107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连云港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____构成。电动机将_____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电能可以使电灯发光,同时产生内能散失到空气中,但这些内能却无法自动地转化为电能,这说明能量的转化或转移是有_____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连云港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拉力F=6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在物体匀速上升的过程中,物体的动能_______,物体的重力势能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连云港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现有一形状不规则的木块,小明同学用图甲、乙、丙所示的方法测出了木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1)向容器内倒入适量的水,水的体积记作V1。(2)将木块轻轻放入容器中,液面上升至V2。(3)用细针将木块按压,使木块浸没于水中,液面上升至V3。请写出下列物理量的表达式:木块的质量m=_______,木块的体积V=_______,木块密度ρ=_______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连云港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作图题

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灯和开关接到电路中。

(2)如图乙所示,有一个杠杆AOB,可绕0点自由转动,A端吊着一个物体。请画出使杠杆在图示位置静止时最小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连云港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在九年级总复习时,同学们再次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三组数据的像距都比物距大一些。小明认为这是由于测量粗心引起的,小红认为像距总是比物距大可能与玻璃板的厚度有关。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数据如下表。

玻璃板厚度/mm

5

5

5

10

10

10

15

15

15

像距/cm

3.00

5.80

8.70

3.95

6.50

9.35

3.18

5.40

7.85

物距/cm

2.65

5.50

8.35

3.30

5.95

8.72

2.05

4.30

6.90

像距与物距的差值/cm

0.35

0.30

0.35

0.65

0.55

0.63

1.13

1.10

0.95

请你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的看法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玻璃板的厚度对像距与物距差值的影响,可表述为_______________。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你认为应该选择较_______(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他们测量像距和物距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_______ (选填"mm"或"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