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2299  162307  162313  162317  162323  162325  162329  162335  162337  162343  162349  162353  162355  162359  162365  162367  162373  162377  162379  162383  162385  162389  162391  162393  162394  162395  162397  162398  162399  162401  162403  162407  162409  162413  162415  162419  162425  162427  162433  162437  162439  162443  162449  162455  162457  162463  162467  162469  162475  162479  162485  162493  235360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小明用一把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13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一个个错误之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小明前后测量了四次,读数分别是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课本的长度应为 cm.他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3)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错误

C.只要测量时态度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差

D.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

(4)若有一把金属材料制成刻度尺,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热胀冷缩),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边长或直径均为5cm).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1)下列符合实验要求的卡片是( )

(2)小华将选出的纸板正对着阳光,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不变,按照上述方法慢慢向左侧移动覆盖,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填 “变大”“不变” “变小”),光斑亮度 (填“增强”“不变” “减弱”);当光斑形状为圆形时,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填”变大””不变””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放在一块带刻度的木板上,玻璃板与木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这样做便于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木板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进行观察.

(4)小明了解到平面镜是在平板玻璃的背面均匀地镀上了一层金属膜制成的(如图甲).他有一个疑问:物体是通过镜子的前面成像还是背面成像?于是他将一支铅笔的笔尖贴在镜子上,如图乙所示,眼睛从侧面观察,若发现 ,则说明物体是通过镜子背面成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

(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 (选填字母).

A.光沿直线传播

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写出一条即可).

(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 (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 (选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小明用光具座(0—100cm)、蜡烛、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甲、乙)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我们需要让烛焰、凸透镜甲、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2)此凸透镜甲的焦距是15cm,当烛焰在图一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3)要使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小时,在不改变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可将烛焰向 (填“靠近”或“远离”,下同)凸透镜方向移动,同时将光屏向 透镜的方向移动.

(4)小明查资料发现物体距离凸透镜足够远时(大于10倍焦距),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就近似等于凸透镜的焦距。他想用这种方法利用图16中的蜡烛和光具座来测量凸透镜乙的焦距(焦距大约为5cm左右)。他应该把蜡烛放在 cm处,光屏放在 cm处,然后调节 ,使光屏上的像最小最清晰。此时凸透镜和光屏的距离就是凸透镜乙的焦距.

(5)为了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小明和同学课后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当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如图放置,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烛焰像应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发现光屏上的烛焰像模糊了,若把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说明液体透镜注水后,成的像将 (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此实验说明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每到盛夏人们就会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导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

1

12%

2

2

5%

3

化纤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福建省等校九年级上学期月考二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某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的电线产品进行抽查,发现有一个品牌电线中的铜芯直径明显比电线规格上标定的直径要小,引起电阻偏大。从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来分析,影响这种电线电阻不符合规格的主要原因是

A.电线的长度 B.电线的横截面积

C.电线的材料 D.电线的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福建省等校九年级上学期月考二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U/R,可变形得到R=U/I。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D.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福建省等校九年级上学期月考二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在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电压表示数不变

B.电压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压表示数先变大后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福建省等校九年级上学期月考二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为6V并保持不变,R1、R2为两个相同阻值的电阻,开关S1闭合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关S2断开时,R1两端的电压为3V

B.开关S2断开时,R1两端的电压为6V

C.开关S2闭合时,R1两端的电压为3V

D.开关S2闭合时,R2两端的电压为6V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