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2693  162701  162707  162711  162717  162719  162723  162729  162731  162737  162743  162747  162749  162753  162759  162761  162767  162771  162773  162777  162779  162783  162785  162787  162788  162789  162791  162792  162793  162795  162797  162801  162803  162807  162809  162813  162819  162821  162827  162831  162833  162837  162843  162849  162851  162857  162861  162863  162869  162873  162879  162887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明明和亮亮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明明接入的是0~3A量程,而亮亮却按0~0.6A的量程进行读数,结果读到的测量值为0.2A,则实际测得的电流应该是(  )
A.0.4AB.0.1AC.1AD.0.04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热机的效率高,在做功同样多的情况下,就能消耗更少的燃料,从而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下列措施能提高热机效率的是(  )
①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②尽量减少热机部件间的摩擦
③尽量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         ④尽量减少热机的工作时间.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现有一款国产新能源电动轿车(如图所示),它因低能耗、无污染等优点倍受人们的青睐,表中是这款车的部分技术参数.(g取10N/kg,q汽油=4.6×107J/kg)
(1)空车静止时与水平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1×103cm2,此时它对地面的压强多大?
(2)在平直公路上进行性能测试时,汽车一直保持最大输出功率并以40m/s的速度匀速行驶2km,该车在这次测试过程中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
(3)若该车百公里消耗的电能由完全燃烧汽油来获得,只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的汽油?(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续航里程200km
百公里耗电6×107J
空车质量1.8t
最大输出功率160k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过山车是一种惊险有趣的娱乐项目,游客坐在滑车上,从A点自由滑下,运动到B点停止,滑车在圆形轨道上滑行时,游客看到周围景物在旋转,是以滑车(自己)为参照物,滑车在B点的重力势能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滑车在A点的重力势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小明和爸爸经常到本溪平顶山锻炼身体,一次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在登山的过程中,发现马路边有扩大视野的镜子,该镜子是凸面镜(填“平面镜”、“凹面镜”或“凸面镜”).若小明的体重小于爸爸的体重,爸爸先到达山顶,则爸爸登山的功率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小华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圆柱体物块,当圆柱体物块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开始缓慢下降,直到与烧杯底接触为止,如图甲所示:

(1)根据(a)图可知,圆柱体物块的质量m=0.6kg;
(2)分析(a)(c)两图可知,圆柱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F=5N;
(3)分析b、c两图可得出,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4)比较(c)(d)两图可得出: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不随深度改变;
(5)小华完成图甲所示的实验后,把水换成另一种液体重复上述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拉力F随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象,那么物体浸没在这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4N,这表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还跟液体密度有关;
(6)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可知,圆柱体物块的密度是1.2×103kg/m3,所用的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0.8×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常州开往黄山的202次旅游列车,当天晚上23:36从常州发车,第二天早晨1:48到达黄山,全程运行506km,求: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仔细阅读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防盗报警器装置,主要是由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喇叭组成(如图).其原理是:红外发射器发出一束较强的红外线.红外接收器可接收红外线,当盗贼遮挡在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间,即挡住红外线,此时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线,是驱动喇叭报警,从而达到防盗的目的.
(1)红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具有显著的热效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2)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一束较强的红外线是沿直线传播的;
(3)红外线不能(“能”“不能”)穿透人体;
(4)红外线看不见,摸不着,你怎样说明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间是否有红外线?请简述你的方法:用遥控器控制电视机时,用一本书挡在中间,看能否正确控制电视机;
(5)红外线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列举一例:诊断疾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探究,发现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在此基础上,小明同学又进行了如下探索:
(1)小明在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于是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物质种类有关.
(2)小明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环节来看,你认为小明的错误之处是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
(3)根据上述实验,请你判断若将烧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环境中,分别装入20ml液体,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少的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为了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老师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同学们发现碘锤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汽,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明同学对此提出了疑义,他认为固态碘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同学们争论不休!
老师告诉同学们一组数据:常温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数据,老师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该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
(1)碘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2)若要解决这个“争议”,必须对实验加以改进,你认为怎样改进实验更合理:将装固态碘的碘锤放在沸水中加热,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的温度最多只能达到水的沸点,碘不会熔化,所以看得到碘蒸气只能是升华的结果;
(3)通过这个案例,你对学习物理又有怎样的感受呢?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善于通过实验来验证问题,是学好物理的前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