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92617  192625  192631  192635  192641  192643  192647  192653  192655  192661  192667  192671  192673  192677  192683  192685  192691  192695  192697  192701  192703  192707  192709  192711  192712  192713  192715  192716  192717  192719  192721  192725  192727  192731  192733  192737  192743  192745  192751  192755  192757  192761  192767  192773  192775  192781  192785  192787  192793  192797  192803  192811  235360 

科目: 来源: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三节 摩擦力同步检测 题型:实验题

当你用肥皂水洗手时,会感到比不用肥皂水时摩擦阻力小些.如果在做相对运动的物体的接触面上涂润滑剂,则摩擦力比不涂润滑剂时有什么变化呢?

(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进行探究,主要步骤是:

A.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______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

B.在长木板上涂上润滑剂后,重复上述实验,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

(2)若F1>F2,则说明了做相对运动的物体的接触面涂上润滑剂后,摩擦力会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请你举出一个在生活、生产中应用这一结论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

匀速直线 减小 在机器的转轴部分加润滑油 【解析】(1)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其所受拉力与摩擦力是平衡力. (2)当你用肥皂水洗手时,会感到比不用肥皂水时摩擦阻力小些.如果在做相对运动的物体的接触面上涂润滑剂后,摩擦力比不涂润滑剂时减小.如给生锈的锁滴润滑油,锁就好开了;在生锈的自行车轴上滴一些油,骑车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三节 摩擦力同步检测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一些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压力大小有关;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某同学选用了一块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步骤1: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甲所示);

步骤2:在长方体木块上放上砝码(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砝码与木块一起沿直线匀速运动,比较“步骤2”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

步骤3:在水平长木板上铺上一层棉布,把木块平放在棉布上(不加砝码),用弹簧测力计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如图丙所示),比较“步骤3”与“步骤1”中的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

(1)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什么?

(2)“步骤2”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检验上述猜想(A、B、C)中的哪一个?

(3)在“步骤2”中,若木块上方砝码的重为0.5 N,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时,则砝码与木块间摩擦力的大小是 ( )

A.大于0.5 N B.大于零但小于0.5 N C.等于0.5 N D.等于零

(4)为了检验“猜想C”是否正确,可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步骤,写出你所设计的这一实验步骤.

(1)因为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和木板面之间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2)猜想B (3)D (4)把长方体木块侧(或竖)放在水平放嚣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比较“步骤4”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 【解析】(1)因为只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和拉力才是一对平衡力,它们的大小才会相等,因此,实验中应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贵州遵义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 35 cm、2.36 cm、2. 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 2. 36 cm B. 2. 357 cm C. 2. 35 cm D. 2. 4 cm

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测量结果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可知,测量结果的数值应是二位小数,故BD错;测量长度时应是多次测量结果的增均值,故应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贵州遵义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15•遵义)小明在光具座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分别固定在光具座上,再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则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 9cm           B. 12cm          C. 15cm          D. 18cm

B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此时的物距是大于象距的,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的物体是放在了二倍焦距之外的,像是成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的,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距为30cm,像距为20cm,所以可求出焦距在15cm—20cm之间,所以应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贵州遵义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为小李用照相机拍摄的石拱桥照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B. 桥的倒影看起来比桥暗,是由于一部分光折射到了水中

C. 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 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时镜头到桥的距离要大于2f

C 【解析】试题分析:石拱桥在湖中的倒影等同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倒影看起来比桥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桥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了折射,故B正确;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前,可以用凹透镜的镜片进行矫正,故C错误.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时镜头到桥的距离要大于2f,才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故D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贵州遵义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华同学喜欢物理,下列各项是他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书的质量约5kg

B. 人正常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1min

C. 拿起2个鸡蛋的力约1N

D. 学校旗杆的高度约3m

C 【解析】A、5kg等于10斤,该质量远大于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书的质量,故A说法错误;B、1min等于60秒,人不可能60秒才呼吸1次,故B说法错误;C、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故拿起2个鸡蛋的力约为1N,C说法符合题意;D、学校旗杆的高度通常要超过一楼的房顶,而住房的高度约为3m,故D说法错误;答案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贵州遵义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频率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

C. 汽车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B超”是利用了声音只可以传递能量

A 【解析】A、声音是由物理振动产生的,故A说法正确;B、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故B说法错误;C、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三种途径,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说法错误;D、声音不仅能够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B超”是利用了声音获得信息,故D说法错误,答案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贵州遵义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人们能分辨出笛子、钢琴等不同乐器的演奏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C 【解析】 试题分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为答案。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贵州遵义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一物体通过前半程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米╱秒,通过后半程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米╱秒,求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4米/秒 B. 6米/秒 C. 5米/秒 D. 4.8米/秒

D 【解析】采用特殊值法解决这类问题,设总路程为24m,则前半路程用时t1=;后半路程用时t2=;则总时间t=3s+2s=5s;则全程平均速度,故答案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贵州遵义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刚对密度一些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铁的密度为7.9×103kg/m3,铜的密度为8.9×103kg/m)( )

A. 固态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态物质的密度大

B.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C. 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质量大

D. 密度跟物质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C 【解析】A、水银的密度大于铜的密度,故A说法错误;B、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而冰和水属于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故B说法错误;C、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故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的质量大,C说法正确;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D说法错误;答案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