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92629  192637  192643  192647  192653  192655  192659  192665  192667  192673  192679  192683  192685  192689  192695  192697  192703  192707  192709  192713  192715  192719  192721  192723  192724  192725  192727  192728  192729  192731  192733  192737  192739  192743  192745  192749  192755  192757  192763  192767  192769  192773  192779  192785  192787  192793  192797  192799  192805  192809  192815  192823  235360 

科目: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提优试卷 题型:填空题

甲、乙两人从矩形跑道的A点同时开始沿相反方向绕行,在O点相遇,如图所示,已知甲的速度为5m/s,乙的速度为3m/s,跑道OC段长度为50m,如果他们从A点同时开始都沿A→B→C→D同向绕行,则再一次相遇的时间是____________s。

200 【解析】因为第一次沿相反方向绕行时,相遇在O点,它们所用的时间相等,故,而AB=DC,BC=AD,即AB+BC=200m;如果他们从A点同时开始都沿同一个方向绕行,则再一次相遇时,甲比乙多走一个矩形的周长,即所需要的时间t==200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提优试卷 题型:填空题

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cm,14.92cm,14.73cm,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__,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_.

1mm 14.92cm 14.72cm 【解析】【解析】 (1)从测量结果看,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2)观察五次测量结果,14.92cm的准确值与其他四次不同,因此是错误的; (3)物理书长度的平均值为: ≈14.72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提优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船 太阳 【解析】试题分析:作者从不同参照物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从古诗句中体会作者的意思所在. 【解析】 “两岸青山相对出”描述的是青山是运动的,参照物选择的是行驶的船,青山和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孤帆一片日边来”描述的是船是运动的,参照物选择的是太阳,船和青山或江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船,太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提优试卷 题型:实验题

同学们用图甲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______;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象如图乙,分析乙图象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刻度尺、停表 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其运动速度是2.5m/s . 【解析】由图示可知,本实验是用玻璃来完成的,测量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所以需用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停表);由图乙可知,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的路程为25cm,所以可气泡的速度是2.5c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提优试卷 题型:实验题

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所对应的运动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整个路程中做_______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

匀速 20 【解析】试题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里程碑之间的距离已知,通过里程碑的时间也知道;再根据公式v=判定速度是否相同,当速度相同时,说明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否则不是. 根据v=即可求得速度的大小. 【解析】 第1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v1===20m/s; 第2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v2===20m/s; 第3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v3===20m/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提优试卷 题型:实验题

超声测速仪向障碍物发生时间极短的脉冲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时间关系可以测量物体速度.如图所示,测速仪B向迎面匀速行驶的汽车A发生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4.5s.发射第一个脉冲后1.4s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后0.4s收到反射信号,则汽车行驶的速度________m/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42.5 【解析】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s=238m; 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s=68m; 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s1﹣s2=238m﹣68m=170m; 这170m共用了的时间:t′=△t﹣+=4.5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提优试卷 题型:填空题

(1) 小刚学了长度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80_______(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然后又用刻度尺测量像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图中橡皮擦的长度为_______cm.

(2)小明用停表测量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s.

厘米(或cm) 3.10 20 【解析】教室内课桌的高度低于1m,故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图中的刻度尺分度值为1mm,图中橡皮擦的长度为3.10cm;秒表的读数小盘示数为分钟,大盘示数为秒,故秒表读作20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 12.45cm B. 12.34cm C. 12.35cm D. 12.36cm

C 【解析】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 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 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 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 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 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 深秋,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 D. 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A 【解析】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深秋,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 0~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 m/s

B. 0~2 s内,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C. 2 s~5 s内,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 5 s~7 s内,小车以3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A 【解析】A. 0~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B. 0~2 s内,路程增加,所以小车处于运动状态。 C. 2 s~5 s内,路程不变,所以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D. 5 s~7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故答案为: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