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92735  192743  192749  192753  192759  192761  192765  192771  192773  192779  192785  192789  192791  192795  192801  192803  192809  192813  192815  192819  192821  192825  192827  192829  192830  192831  192833  192834  192835  192837  192839  192843  192845  192849  192851  192855  192861  192863  192869  192873  192875  192879  192885  192891  192893  192899  192903  192905  192911  192915  192921  192929  235360 

科目: 来源:苏科版初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检测题 题型:实验题

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李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李丽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和________ 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a)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_______ 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这样做_______ (正确/不正确).

(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b)所示。

据此,你认为李丽的猜想_______ (正确/不正确)。

液体温度 甲、乙 不正确 正确 【解析】(1)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有三个: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和液体温度.题目中已经控制了前两个,所以答案为第三个因素:温度. (2)要想对蒸发的快慢,必须控制两种样品的体积相同,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体积变化大的就是蒸发的快.所以要选:甲、乙. (3)要验证液体种类对蒸发的影响,其他因素都要保持不变,若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科版初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检测题 题型:实验题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实验中他记录的一组数据,由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____.

钟表 98 【解析】(1)实验过程中,要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因此,还需要一块秒表或钟表来记录时间; (2)读取表中的数据可知,从第4min开始,水温达到98℃,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水已经达到了沸点,开始沸腾;利用画点描线法,得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 钟表 (2). 98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科版初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检测题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小明选择的固体是冰块,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华选择的固体是海波。采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写出两点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对冰块或海波加热的过程中要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冰块或海波,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记录的测量数据.

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时有着共同的特点,即:__________________;在第6 mm时,海波的物态是_______.

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垂直 使冰或海波均匀受热 熔化时温度不变 固液共存 【解析】(1)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物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时视线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等等. (2)实验过程中为了使试管内物体的温度相同,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物体,使物体均匀受热. (3)由表格数据知,冰或海波熔化时,都在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科版初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检测题 题型:实验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如图所示是关于水循环的示意图,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 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 滴,变成雨.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变成小溪,另一部分渗入地下,涌出地表后,变成股股清泉.许多小溪汇合,形成江河,又注入大海。

(1)分析水循环的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物态变化的信息?

(2)你也许注意过,天气预报中常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试说明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什么不一定带来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

(1)液化: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汽化(或蒸发):水受热蒸发成水蒸气;(2)这是因为水的状态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水蒸气只有遇到冷空气时,才能放热,从而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降雨 【解析】分析: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 根据这两方面的内容,结合图片信息,进行分析. 解答:答: (1)液化:水蒸气遇冷变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苏科版初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检测题 题型:实验题

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几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的辐射,所以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________

(2)小方认为造成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低,除了小王和小李说的原因外,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还有一个较重要原因,你认为这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小李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以下的实验来加以验证:

①在同一地点选择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棵树,分别编号为A、B。

②在B树全部树叶的正反两面喷上一层极薄无色无害不溶于水的透明膜,阻止树叶水分蒸发。(透明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分解)

③在无风晴天的中午实验地点进行测量,同时测定离地1.5m高处的三个点的气温。

这三个点的气温分别是:_____下的气温(T1)、____下的气温(T2)、________下的气温(T3)。测温时,其中两支温度计放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同外,还应离______________的距离相同。

④若不考虑小方说的造成树荫下气温低的原因,要证明小李的猜想是正确的,测量得到的数据(T1、T2、T3)之间的温差关系式应是________________

液态水蒸发会吸收环境中的热量 部分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 A树 B树 阳光直晒 树干 T3-T2> T2-T1 【解析】(1)树叶通过蒸发散发出水分时,水由液体变为气态发生汽化,水汽化时要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从而使环境温度降低; (2)树叶通过光合作用,把部分太阳能转化为树的化学能,照射到树下的太阳能减少,从而可以降低温度; (3)③这三个点的气温分别是:A树下的气温(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2声音的特性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低,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 拉紧弦线 B. 增加发声部分弦的长度

C. 缩短发声部分弦的长度 D. 用更大的力弹拨弦线

B 【解析】音调和发声体的松紧,发声体的粗细以及发声体的长短有关。拉紧弦线,缩短发声部分弦的长度都是使音调变高的,增加发声部分弦的长度可以使音调变低。所以选B;用更大的力弹拨弦线可以增大响度。D选项是错误的。 思路分析:音调和发声体的松紧,发声体的粗细以及发声体的长短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2声音的特性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 )

A. “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B. “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

C. “请勿高声喧哗”

D. “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D 【解析】试题分析: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根据我们对音调的理解来作答.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这儿的高,意思是声音大一些,指的是响度;B、“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即响度;C、“请勿高声喧哗”这里的高也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即响度;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即音调.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2声音的特性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按照歌谱来唱歌,“2”和“6”指的是(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响度和音色

A 【解析】乐谱中的1-2-3-4-5-6-7是从低音到高音,指的是音调的高低,所以乐谱的数字表示的是音调的高低。故A符合题意。 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2声音的特性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小提琴使用前,乐师常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响度 B. 振幅 C. 音色 D. 音调

D 【解析】调节琴弦的松紧,会影响琴弦的振动频率,即影响音调的高低。故D符合题意。 而振幅影响响度的大小,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都与琴弦的松紧无关,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2声音的特性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  )

A. 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 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 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 【解析】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则尺子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即频率不同,决定音调的高低,故B符合题意。 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