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70992  71000  71006  71010  71016  71018  71022  71028  71030  71036  71042  71046  71048  71052  71058  71060  71066  71070  71072  71076  71078  71082  71084  71086  71087  71088  71090  71091  71092  71094  71096  71100  71102  71106  71108  71112  71118  71120  71126  71130  71132  71136  71142  71148  71150  71156  71160  71162  71168  71172  71178  71186  235360 

科目: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义乌卷)物理(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中国是礼仪之邦,接待客人时常常会泡上一杯热茶.某同学用热水泡茶时发现茶叶很快就会沉入水底,他想如果用冷水来泡茶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为此他做了用不同温度的水泡茶的实验,并测出了茶叶从加水到下沉所需的时间,结果如表所示.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时间(分)
220
130
25
10
4
【现象分析】茶叶吸水膨胀,它的重力增大,浮力  ,由于重力大于浮力,所以下沉.
【原因解释】由上表可知,温度越高,茶叶从加水到下沉的时间越短,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可能的原因:  
【实际应用】夏季到了,又是电蚊香大显身手的时候.使用时,接上电源,使蚊香片温度升高,香味很快散发到空气中.请你再举出一个上述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丹阳市司徒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卷 题型:实验题

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小明知道气体、液体、和固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小明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做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1)如图所示,把装有空气的瓶子倒放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的瓶子上,中间用玻璃片隔开;抽掉中间的玻璃片(b图、c图),仔细观察,会看到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竟能运动到上面的瓶子里,而上面瓶子里面的空气也能运动到下面的瓶子里,最终两个瓶子中的气体的颜色就变得一样了.                                               
对于这个现象,小明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小明接着做实验探究:如图所示,
先在量筒中盛半量筒水,再把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密度比            水大)小心的倒入量筒底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和硫酸铜的分    界面由模糊而逐渐消失,两种溶液自动混合了.这个实验同样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做了气体、液体的实验后小明又做了固体的实验,但连续做几个实验都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后来偶然在一篇科普文章中,小明看到了下面一段文字:有人用固体做实验,将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过了5年,铅片和金片就结合在一起了,切开后发现铅和金相互渗透了约1毫米深.
这段文字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欣喜万分,他把以上三次结论进行了总结,这个总结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苏省大丰市、亭湖区九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物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在比较相同厚度的海绵和棉花的保温性能的实验中,小明先用海绵包着装有热水的烧瓶,每隔5min测量一次水的温度,用t1表示.25min后,将海绵换成相同厚度的棉花,每隔5min测量一次水的温度,用t2表示,实验记录如下表.用表中数据作出t2t图像如图中图线2所示.
    
(1)图示温度计是10min时t1的值,读数为    ℃.
(2)用海绵包裹时,25min内烧瓶中水的温度下降    ℃,此过程中瓶中水的内能    (减小/不变/增加).
(3)两次测量的25min内,用海绵包裹时水放出的热量    (大于/等于/小于) 用棉花包裹时水放出的热量.
(4)在坐标纸中作出t1t图像.

(5)根据实验能否得出结论?如能,写出结论,如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    (能/不能).结论或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云南省建水县建民中学八年级上物理第四单元测试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小明与小芳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___________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 |

时间
t/min
0
10
20
30
40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
T1/℃
80
64
55
50
41

21
20
棉絮组水温
T2/℃
80
56
43
32
28

20
20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__________℃。经过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___℃;而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江苏省江阴市南菁中学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训练物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物理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连接好如图所示的电路,A瓶中装的是水,B瓶中装的是煤油,两瓶中用的是电阻均为5Ω的电热丝。

(1)正确连接完电路,开关闭合前滑片应置于最  (填“左”或“右”)端.
(2)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水和煤油的    和初温必须相等。闭合开关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      (选填“A”或“B”)瓶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升高快.物质的这种属性我们用物理量比热容来描述。
(3)实验结束时,小明测得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分别为Δt1和Δt2,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如果不计热量损失,那么煤油的比热容C=                  
(4)实验时,小明和小红发现电热丝热得很快,而连接的导线却不怎么热。小红猜想:发热不同是因为电热丝和导线的电流不同。小明猜想:发热不同是因为电热丝和导线的电阻不同。其他同学立刻判断小红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是                             
(5)接着兴趣小组进行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和电阻的关系”,他们又准备了如下的器材:
足量的水和煤油、天平、10Ω的电热丝两根、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秒表等器材。要完成实验,他们应该在原来的装置上调整的器材及要求是:①                             
                             
(6)最后,小明和小红又利用此装置探究了“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和电流的关系”,根据记录数据大致画出了产生的热量Q和电流I关系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四川省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卷 题型:实验题

图所示的几种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只填字母)(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将截面磨光的两铅柱紧压对接在一起,下面挂很重的物体也不能将它们分开。这个现象说明: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年北京市159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物理卷 题型:实验题

图所示的三个实验中,可以说明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的是__________。(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年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下学期月考物理卷 题型:实验题

如右图所示,小宇同时在热水和冷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发现热水的颜色先变均匀,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学情分析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如图(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
(1)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表示热奶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曲线应是      ;(选填“I”或“Ⅱ”)
(2)图(乙)中A点的物理意义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