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70993  71001  71007  71011  71017  71019  71023  71029  71031  71037  71043  71047  71049  71053  71059  71061  71067  71071  71073  71077  71079  71083  71085  71087  71088  71089  71091  71092  71093  71095  71097  71101  71103  71107  71109  71113  71119  71121  71127  71131  71133  71137  71143  71149  71151  71157  71161  71163  71169  71173  71179  71187  235360 

科目: 来源:2011-2012年北京市三十一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题型:实验题

小鹏同学做“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如图所示。他用气筒向装有少量酒精的瓶内用力打气的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会                  (选填“增大”或“减小”)。当他向瓶中继续打气,瓶塞从瓶口处跳出时,观察到瓶内有白雾产生。这是由于瓶内的气体对外做功使其内能             ,温度降低而液化(选填“增大”或“减小”)。(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年江西省九江十一中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用活塞式打气筒打气的过程中,会发现气筒的上部筒壁只是略发热,而气筒下部筒壁,特别是底部附近筒壁的温度较高,甚至烫手。对于筒壁发热现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a、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升温的气体通过热传递使筒壁温度升高;b、打气过程中活塞与筒壁之间不断地摩擦生热使筒壁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但这两个使筒壁发热的原因中有一个是主要原因。根据上述筒壁发热现象的描述:(1)你猜想______是主要原因(填“a"或“b”);(2)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省菏泽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试题 题型:实验题

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两瓶口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图甲).抽掉玻璃板后,最终发现两瓶内气体颜色基本相同(图乙).
(1)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2)它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浙江省八里店二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状况.这就是著名的布朗运动.
(1)布朗运动中花粉颗粒的运动是       运动.
A.分子        B.原子         C.物体
(2)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正如布朗运动一样,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
A.现象:压缩密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感觉越推越吃力;推测: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B.现象:磁铁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分子间有引力作用.
C.现象:等体积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推测:分子之间有空隙.
D.现象:将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墨水在沿途拉成一长串墨迹,等一会儿整杯水变黑了;推测: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小明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发现花粉颗粒的运动加剧并上下翻滚,于是小明推理得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你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原因是                                             
(4)①从微观上看,蒸发就是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带来的.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碰撞,在任何时刻总有一些分子具有比平均动能还大的动能.这些动能大的分子,如处于液面附近,其动能大于飞出时克服液体内分子间的         (选填“引力”或“斥力”)所需的功时,这些分子就能脱离液面而向外飞出,变成这种液体的气态形式,飞出去的分子在和其他分子碰撞后,有可能再回到液面上或进入液体内部.如果同时间内飞出的分子数多于飞回的分子数,液体就在蒸发.这就是蒸发现象.如果飞出去的分子数等于飞回来的分子数,则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②暴露在空气中的水蒸发越快,表明空气越      (选填“干燥”或“潮湿”).
③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推断,当蒸发已经达到动态平衡后,继续提高水温,那么水将   蒸发(选填“继续”或 “不再”),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北京市龙文教育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物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所示,抽掉玻璃板后,二氧化氮气体会进入到上面装着空气的玻璃瓶中。小红认为二氧化氮气体进入到上面的瓶子中,不是因为气体分子的运动造成的,而是由于空气受到重力,在重力的作用下,部分空气会向下运动,挤压底下瓶中的二氧化氮气体,使二氧化氮进入到上面瓶中的,并不能说明气体分子是无规则运动的。请你仅利用如图16所示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四川省宣汉中学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物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图(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薄膜的铁丝圈。图(c)表示手指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图(d)表示一侧的有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泰州白马中学初二下学期第一次月度检测物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5分)如下图所示,根据粒子和宇宙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⑴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中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在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部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⑶往装有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cm3的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cm3.这说明______________
⑷如图所示,在一只气球上画一些小圆点,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观察此过程中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变化。该实验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北京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变____,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________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北京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几秒钟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分子运动的越__________,扩散进行得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二物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小华同学在用胶水粘贴讲义时发现在胶水未干时,容易把纸张分开,等胶水干后,纸张就很难分开了。他猜想这可能是液体分子和固体分子对纸的引力不同造成的。这一现象激发了他对液体分子对物体表面的引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

⑴他猜想液体分子对物体表面的引力大小可能跟液体温度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请你再帮他提出一个分子引力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的猜想:液体分子对物体表面的引力大小可能跟             有关。
⑵为了验证这些猜想,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一轻质塑料片剪成图甲所示的“舌形”,并在塑料片中间B处开一小透气小孔,再把它盖在盛满水的杯口(杯口位置为圆形虚线处),当塑料片与杯内水充分接触时,在伸出杯口的塑料片末端放6枚一角硬币,“舌形”塑料片刚被压翻(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将塑料片中间开一小孔的目的是                        
(3)如果要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请你把实验的过程补充完整。
                                                         
⑷小华为了知道水对塑料片的作用力大小,他测量了1枚一角硬币的质量为3g,塑料片
OAOB的长度分别是6cm和4cm,如果硬币和水对塑料片的力可以认为分别作用
A点与B点,则水分子对塑料片的力约为     N。(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