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英语 > 题目详情

阅读理解。阅读下列材料,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Name:NyQuil

  Use it when you have a headache, sore throat, fever or a cough.

  How to use:

  Adults and children over 12∶2 teaspoons every four hours.

  Children aged 6-12∶1 teaspoon every 6 hours.

  Children under 6 and old people:ask a doctor.

  Warning:stop using and ask a doctor if your illness gets worse or you don't get better.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call 1-800-362-1683.

  Till December 16th, 2012.

(1)

Peter is a boy of 7 and has a fever.He should take NyQuil every ________ hours.

[  ]

A.

2

B.

4

C.

6

D.

8

(2)

If you buy a bottle of NyQuil on December 16th, 2009, you can keep it for ________.

[  ]

A.

2 years

B.

3 years

C.

4 years

D.

5 years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  ]

A.

If you have a question about NyQuil, you can call 1-800-362-1683.

B.

Old people should take 6 teaspoons of the medicine every day.

C.

Children under 6 should take more of the medicine if they have a fever.

D.

After taking NyQuil for a week, Time still coughs.He should use more of the medicine.

答案:1.C;2.B;3.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英语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榷其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火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门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曰:“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他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应天府知:主持、掌管
B.曹利用恶曾己上,尝怏怏不悦班:等级、次第
C.人莫敢以私干:求取
D.太后大怒,曾为之解:解决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王曾的品行修养的一项是(   )
①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
②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
③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
④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火恶,则非臣所知也。
⑤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
⑥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乏,卒无妖。
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②④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咸平年间,王曾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宰相寇准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
“这真是王佐之材啊 !”认为他是奇才。
B.陕西转运使以地方特产醋来谋利并且请求朝廷在全国推行这一办法的行为,被王曾上
奏废止,表现了王曾的爱民思想。
C.大臣曹利用与王曾的个人感情上有嫌隙,王曾对他的专横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
关键时刻却没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权势和胸怀坦荡。
D.王曾之所以赢得朝廷内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华、为政
能力之外,还因为他稳重的性格和公正无私、爱民、勤俭的品质。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4分)
(2)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3分)
(3)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英语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榷其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火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门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曰:“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他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应天府知:主持、掌管
B.曹利用恶曾己上,尝怏怏不悦班:等级、次第
C.人莫敢以私干:求取
D.太后大怒,曾为之解:解决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王曾的品行修养的一项是(   )
①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
②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
③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
④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火恶,则非臣所知也。
⑤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
⑥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乏,卒无妖。
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②④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咸平年间,王曾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宰相寇准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
“这真是王佐之材啊 !”认为他是奇才。
B.陕西转运使以地方特产醋来谋利并且请求朝廷在全国推行这一办法的行为,被王曾上
奏废止,表现了王曾的爱民思想。
C.大臣曹利用与王曾的个人感情上有嫌隙,王曾对他的专横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
关键时刻却没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权势和胸怀坦荡。
D.王曾之所以赢得朝廷内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华、为政
能力之外,还因为他稳重的性格和公正无私、爱民、勤俭的品质。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4分)
(2)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3分)
(3)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英语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记,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作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又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晞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
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巩再拜。
----选自曾巩《寄欧阳舍人(欧阳修)书》
【小题1】对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生者得致其   严:严肃
B.警劝之     道:作用
C.议之不     徇:徇私,袒护
D.所谕世族之   次:排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足为后法告诉不许
B.惧后世不知臣壮也,犹不如人
C.有意奸外淑圣人不凝滞于物,能与世推移
D.先祖之屯蹶否塞死死犹为厉鬼击贼
【小题3】下面各项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铭志能够著称后世,它的意义与“史”相接近,但是它的内容却与“史”有所不同。
B.文中,作者就碑文写作提出了看法,一是撰写碑文要态度公正,二是撰写碑文要慎选作者。
C.文章既论述了铭志的作用,也由衷赞扬了欧阳修为他祖父所作铭志的“公与是”。
D.这篇文章虽是感谢信,但又不仅仅止于感谢,文章还重点述说了“史”的社会意义,也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先 祖 之 言 行 卓 卓 幸 遇 而 得 铭 其 公 与 是 其 传 世 行 后 无 疑 也而 世 之 学 者 每 观 传 记 所 书 古 人 之 事 至 其 所 可 感 则 往 往 衋 然不 知 涕 之 流 落 也
【小题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苟其人之恶,则与铭乎何有?(3分)
(2) 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