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植被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Ⅱ所代表的植被类型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形成“无树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地形坡度小 ②土层厚度薄

③年降水量大 ④光照条件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北欧森林常受酸雨危害,其原因可能是( )

A.西欧经济发达,酸性气体排放量大

B.水电站建设导致污染量增大

C.“无树区”面积广,吸收酸性气体少

D.过度开垦耕地,化肥用量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测控设计高二选修5 4.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的A、B、C是泥石流自救中跑的方向,请判断其中哪种方向是对的,哪种方向是错的?

(2)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应怎么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测控设计高二选修5 2.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 ℃,7月平均气温24.6 ℃。

我国某地区略图

(1)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2)此外该地区 灾害也很显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测控设计高二选修5 1.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我国是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在过去的2 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 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 600多次,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

(1)水旱灾害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分布范围很广,在东部沿海和西北内陆都有分布,频繁发生地区主要是东部沿海平原地区,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 性和 性。

(2)暴雨洪涝在山区可能诱发 等地质灾害,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 性。

(3)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我国通过大规模的治水和营造防护林等改善生态环境的工程措施,以减轻灾害的损失,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能源效率是指能源消耗量对维持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量。生态效率则兼顾经济活动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要求将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的强度适配于地球的承载力水平。读“1997年~2012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四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能源生态效率始终最高 B.上海能源生态效率降幅最大

C.内蒙古能源生态效率不稳定 D.青海能源生态效率持续降低

2.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生态效率的主要冈素,关于图示阴省级行政区产业结构特征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广东省高耗能产业发达 B.上海产业转型升级较快

C.内蒙古三次产业波动大 D.青海多资金密集型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目前我国在南极地区建有四个科考站:泰山站(76°58’E,73°51’s)、长城站(58°58’w,62°13’S)、中山站(76°23’E,69°22’S)、昆仑站(77°07’E,80°25’S)。图为我国科考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考察站依次是( )

A.昆仑站、泰山站、中山站、长城站

B.泰山站、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

c.昆仑站、中山站、泰山站、长城站

D.泰山站长城站昆仑站中山站

2.关于这四个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站位于杭州(120°E,30°N)的东南方向

B.1月1日,②站白昼逐渐变短

C.③站刚出现极夜时,杭州正午太阳高度约为80°

D.每年最晚出现极昼的是④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重庆市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失意近年来黄河源区中小湖泊面积与气候水文要素关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气温升会导致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泊蒸发增强 B.径流量增大

C.冰雪容水量增大 D.降水量增加

2.导致该区域湖泊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温度升高 B.湖泊蒸发作用加强

C.降水强度增大 D.地表径流增大

3.该区域湖泊补给的主要来源是( )

A.大气降水 B.冰雪融水

C.冻土融水 D.地下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浙江省衢州市高三年级1月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南极姑娘》是90后作家陈谌发表的暖心童话故事,小说描述了南极企鹅顺着洋流漂到北极去看日出,在北极遇到了在漫长极夜中孤单的北极熊,企鹅建议北极熊往南走一点会更好。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童话中的情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往南走一点,极夜天数越少

B.朝北看到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

C.地平线上的北极星特别耀眼

D.漫漫星空顺时针绕北极星运动

2.关于南极企鹅来往北极借助的洋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去北极,一路沿着大陆西岸洋流

B.回南极,一路沿着大洋东侧洋流

C.去北极途中借助的最佳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

D.理论上不能一路顺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双选题

下图为“2013年我国四个地区各类耕地比重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

A.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在全国最大

B.25°以上坡耕地比重小的地区,灌溉设施多

C.耕地比重大的地区,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

D.中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面积大于东部地区

2.关于四个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有

A.东部地区人均耕地少,西部地区人均耕地多

B.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旱涝灾害发生频次高于东北部地区

C.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中部地区机械化水平高

D.东北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耕地面积相等,农业生产差异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