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  (  )

A.郊区城市化

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

C.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

C


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一方面使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而非郊区城市化和出现未形成;另一方面使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升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60-90年代初,最有可能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部门是

A.服装制造业B.钢铁工业C.电子工业D.石化工业

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

A.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

B.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C.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市场广阔的优势

D.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契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源泉。图是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图。

(1)下列符合美国三大产业的变化的是(  )

    A.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B.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C.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D.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2)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产业开始转向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与城市提供了契机。转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类型主要是(  )

    A.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C.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D.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江西省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学习地理掌握分析的方法很重要。请你结合“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变化”案例,掌握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方法。(共12分)

珠江三角洲地区早期的工业发展是以制糖工业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1979—1990年,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挥政策优势和侨乡的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了一大批需要劳动力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同时期,香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大量北移。“珠三角”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工业分布格局。

1990年以后,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全国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政策优势已不明显;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逐渐丧失,产业面临升级。此时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珠三角地区又一次抓住了机遇,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至2002年,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珠三角地区的主导产业。

(1)分析区位因素往往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入手,请列举出具体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                等;社会经济因素:                     等。跟农业不同,工业区位选择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小。因而,考虑工业区位因素重点考虑的往往是社会经济因素。

(2)工业布局的原则一致,但是不同的工业生产主导因素却存在差异。结合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在三个不同时期的主要工业及其主导的区位因素分别是什么?

 

(3)从以上我们可知,珠三角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是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导致了工业区位选择的变化,请根据上述的材料归纳出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的三条表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重庆市高一期中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不断向周边迁移,此过程中可能使

A.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延缓          B.迁移工厂效益严重下滑

C.迁入地区环境污染加剧         D.迁出地区经济严重衰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学习地理掌握分析的方法很重要。请你结合“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变化”案例,掌握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方法。(共12分)

珠江三角洲地区早期的工业发展是以制糖工业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1979—1990年,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挥政策优势和侨乡的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了一大批需要劳动力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同时期,香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大量北移。“珠三角”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工业分布格局。

1990年以后,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全国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政策优势已不明显;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逐渐丧失,产业面临升级。此时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珠三角地区又一次抓住了机遇,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至2002年,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珠三角地区的主导产业。

(1)分析区位因素往往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入手,请列举出具体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                等;社会经济因素:                     等。跟农业不同,工业区位选择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小。因而,考虑工业区位因素重点考虑的往往是社会经济因素。

(2)工业布局的原则一致,但是不同的工业生产主导因素却存在差异。结合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在三个不同时期的主要工业及其主导的区位因素分别是什么?

 

(3)从以上我们可知,珠三角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是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导致了工业区位选择的变化,请根据上述的材料归纳出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的三条表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