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阴影部分是渭河以北、黄土高原边缘的“旱腰带”地区,该区域十年九旱,许多县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农学专家经多年努力培育出了与旱塬相适应的小麦良种,亩产由20世纪60年代的61.1公斤逐步提高到现在的450多公斤。

(1)早年“旱腰带”地区小麦单产低的主要原因是干旱,说明其干旱的主要自然原因。

(2)现在“旱腰带”地区小麦单产大幅提高,推测除生物技术外人们可能还采取的措施。

(3)简述在“旱腰带”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1)总体降水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夏季光照热量多,冬春季节降水少,风力大,蒸发强烈;位于地形过渡区,地势起伏大,地表水存留时间短;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水易下渗。

(2)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采取滴灌喷灌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改善耕作技术;发展精准农业,科学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3)大力发展种植业,加剧水资源短缺;陡坡开垦,加剧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不利于生态保护。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及其变化。考查对地理事象的成因分析。难度一般。

(1)农业干旱的成因不仅包括气候干旱(夏季光照热量多,冬春季节降水少,风力大,蒸发强烈;),更强调时间分配不均和降水季节变化幅度大所导致的农业可控性低;此外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地形破碎,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差,地表水残留时间短,易下渗、易流失,也加剧了该地农业干旱的形成。从以上几方面展开分析即可。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小麦单产的限制性因素为干旱,由此可推知,除了培育耐旱品种外,还可通过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的改进,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增加产量。此外,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耕作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精准农业等也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3)“旱腰带”地区本身处于地形过渡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若大力发展种植业则会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引发水土流失,导致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按照此答题思路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冬半年树木向阳面昼夜温差剧变使树干内外温度不同,收缩不同,导致树皮破裂的现象,称为冻裂。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材料中所描述的现象最易发生的地区

A.B.C.D.

2调查发现①地区树木长势最好,原因可能是

A.蒸发量小,土壤湿润B.地势低平,热量充足

C.光热丰富,水源充足D.水热充足,生态良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2020年是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60周年,中国测量登山队对珠穆朗玛峰的山体“身高”进行新的测量。1975年我国测得的珠峰峰顶雪面高度为8848.13米,2005年测得的珠峰峰顶岩石面高度为8844.43米。下图为中国测量登山队登山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登顶珠峰的最佳时间及可能面临的危险是( )

A.1月 大风B.5月 流雪

C.8月 暴雨D.11月 干旱

2队员们在攀登过程中( )

A.可以记录丰富的自然带谱B.沿途可见峡湾地貌

C.可能采集到海洋生物化石D.一直沿着山谷前行

3中国测量队两次测得珠峰“身高”数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板块持续运动,导致山体下沉B.全球变暖加剧,冰川大量融化

C.侵蚀作用增强,导致高度下降D.测量技术发展,排除冰雪厚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图示意某国家部分经济活动分布。该国人口2400多万,人口自然增长率约2.4%,矿产品、可可和木材为其三大经济支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国( )

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地势北部高,南部低

D.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

2关于该国经济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部地区主要发展乳畜业

B.南部沿海有世界著名渔场

C.木材产自常绿阔叶林区

D.主要出口高档铝型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左图为飞檐景观,下右图示意飞檐光照原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B.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

C.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

2某建筑设计师在浙江采用了“飞檐”的设计。若屋顶高度不变,从排泄雨水的角度,与北京相比,应做的调整是( )

①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②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③飞檐长度不变,缩小飞檐翘起角度④飞檐翘起角度不变,加长飞檐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3东北地区的飞檐长度都较短,能够更好地( )

A.排泄雨水B.遮阳纳凉C.美观协调D.减少积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我国北京、上海近十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速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据表可知2007~2016年北京常住人口

A. 数量减少 B. 数量增加 C. 先增后减 D. 先减后增

2导致2014~2016年上海常住人口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产业结构升级 B. 人口政策调整 C. 房价快速上升 D. 老龄化加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都阳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吞吐型湖泊,高水位(20m)时湖区面积为4125km2以上,低水位(12m)时仅500 km2。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都阳湖湖滨地区湖陆风明显,7、8月尤其显著。

(1)说出鄱阳湖冬季水文特征。

(2)分析鄱阳湖“夏季一大片”的自然原因。

(3)分析7、8月鄱阳湖湖陆风显著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美洲秘鲁国及周边地图

材料二秘鲁首都利马全年干旱少雨,以“无雨之城” 闻名世界。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位于山间高原,湖区周围高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湖面海拔达3821米,面积约为8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有25条河流流入的的喀喀湖,只有一条德萨瓜德罗河从湖中流出到另一内陆咸水湖波波湖,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海拔高而不冻。

(1)分析利马成为“无雨之城”的主要原因。

(2)比较图中①②两处流水作用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3)简要说明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海拔高而不冻的主要原因。

(4)推测秘鲁矿产由山区运到海港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国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图中四条剖面线,与上图剖面吻合的是( )

A.B.C.D.

2对上述地形剖面图所示地区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形区是该国人口、粮食生产、军事工业的集中区

B.乙地形区是该国重要的石油产区

C.②—⑤各河流皆属北冰洋水系

D.丙山脉是阿巴拉契亚山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