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各地气候季节交替的主要因素是


  1. A.
    大气环流
  2. B.
    人类活动
  3. C.
    下垫面
  4. D.
    太阳辐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深远的挑战之一。但是,目前国际气候谈判的进程离真正保护全球气候的目标还差的很远,谈判各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还很严重。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材料二   下表为2007年全球CO2排放总量排行前10位的国家及其人口总数

(1)材料一中最后五十年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约         ℃,据材料一概括百多年来世界气温变化特点是                                   。引起材料中全球气温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2)材料二中,2007年美国人均CO2排放约是中国人均排放的        倍。材料显示全球CO2排放主要集中在             (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

(3)大气中CO2浓度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4)目前面对人类共同的生存危机,世界各国心态各异,其原因在于全球气候变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影响和收益大不相同。下列关于保护全球气候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海平面上升会导致小岛屿国家出现生存危机,所以参与行动的意愿高。

②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西欧冬暖夏凉气候,西欧国家对此非常消极。

③美国能源消费模式是奢侈和浪费型,对强制性减排一向持比较消极的态度。

④石油输出国输出石油为其经济命脉,坚决反对抑制二氧化碳排放。

⑤俄罗斯是高纬度国家不仅从全球气候变化中受益,而且自身又是资源和能源大国,因此持积极立场。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5)中国国家海洋局在2007年1月12日发布的《200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2003年至2006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1.8毫米/年的上升速率。沿海地区的人居环境和经济建设将面临比洪水、海啸、风暴潮危害更大的风险。下列措施对抑制海平面上升可行的有           (多项选择)

A.控制人口增长    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C.关闭工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D.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E.建设海岸防护堤坝

F.提高生产和生活的能源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季风环流和行星风系,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造就了不同的自然景观。读“北半球某时段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小题1】图中,高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低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据此判断,该图是北半球_______(填季节)的等压线分布情况。
【小题2】此时,印度半岛上的盛行风向为____________,形成该风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该盛行风强盛时容易导致印度出现                灾害。
【小题3】图中编号①④地区都处于30°N附近,但两地气候有显著差异。①所在地区所属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④地区常年处于_______控制下,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图中②③所在地区相比,夏季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填编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右图为②③所在地区的年气温变化曲线,其中表示③地区气温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填字母),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如果某年份,图中的高低气压差值变小,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

A.江南梅雨期变短B.南涝北旱C.长江中下游提早进入伏旱D.北涝南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北省长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24分)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深远的挑战之一。但是,目前国际气候谈判的进程离真正保护全球气候的目标还差的很远,谈判各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还很严重。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材料二   下表为2007年全球CO2排放总量排行前10位的国家及其人口总数

(1)材料一中最后五十年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约         ℃,据材料一概括百多年来世界气温变化特点是                                  。引起材料中全球气温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2)材料二中,2007年美国人均CO2排放约是中国人均排放的       倍。材料显示全球CO2排放主要集中在            (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
(3)大气中CO2浓度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4)目前面对人类共同的生存危机,世界各国心态各异,其原因在于全球气候变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影响和收益大不相同。下列关于保护全球气候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海平面上升会导致小岛屿国家出现生存危机,所以参与行动的意愿高。
②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西欧冬暖夏凉气候,西欧国家对此非常消极。
③美国能源消费模式是奢侈和浪费型,对强制性减排一向持比较消极的态度。
④石油输出国输出石油为其经济命脉,坚决反对抑制二氧化碳排放。
⑤俄罗斯是高纬度国家不仅从全球气候变化中受益,而且自身又是资源和能源大国,因此持积极立场。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5)中国国家海洋局在2007年1月12日发布的《200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2003年至2006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1.8毫米/年的上升速率。沿海地区的人居环境和经济建设将面临比洪水、海啸、风暴潮危害更大的风险。下列措施对抑制海平面上升可行的有          (多项选择)
A.控制人口增长    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C.关闭工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D.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E.建设海岸防护堤坝
F.提高生产和生活的能源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栾城二中高三地理专题复习练习—等值线 题型:综合题

下面是中央电视台发布的关于四城市未来24小时的天气预报,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6月25日的天气预报中,19℃表示一天中的________气温,它一般出现在________(自然现象)前后,37℃表示一天中的________气温,它一般出现在________ (时刻)左右;
(2)从表中数值来看,气温日较差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这主要是受________的影响,同时也与两地________的差异有关。
(3)从气温预报的排列顺序来看,请说明这两次天气预报发布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4)最近几天,降雨最多的城市可能是________;最少的可能是________
(5)从表中还可看出,这段时间里,我国的降水量主要分布在________流域地区,这时正处于该地区的________天气时期。这种降水在成因上属于________雨。再过一个多月,随着________气压带势力的增强,我国的降雨带将推移到________地区,而届时该流域将进入________天气。
(6)综合分析这两天的天气预报,说明我国夏季气候资源的优点和缺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季风环流和行星风系,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造就了不同的自然景观。读“北半球某时段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高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低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据此判断,该图是北半球_______(填季节)的等压线分布情况。

2.此时,印度半岛上的盛行风向为____________,形成该风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该盛行风强盛时容易导致印度出现                 灾害。

3.图中编号①④地区都处于30°N附近,但两地气候有显著差异。①所在地区所属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④地区常年处于_______控制下,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②③所在地区相比,夏季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填编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右图为②③所在地区的年气温变化曲线,其中表示③地区气温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填字母),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某年份,图中的高低气压差值变小,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

A.江南梅雨期变短   B.南涝北旱    C.长江中下游提早进入伏旱    D.北涝南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