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图10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省市分布图

材料二:洞庭湖年输沙量和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的演变
表1 洞庭湖年输沙量

 
年输沙量(108m3
占入湖总沙量(%)
长江来沙
1.094
82.0
四水来沙
0.241
18.0
入湖总沙量
1.335
100
出湖总沙量
0.351
26.3
湖内沉积量
0.984
73.7
注:四水指流入洞庭湖的湘江、资水、沅江、醴水四条水系。
表2 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的演变
年份
1949
1958
1974
1977
1984
湖泊面积(km2
4 350
3 141
2 820
2 740
2 691
湖泊容积(108m3
293
228
188
178
174
(1)长江在A河段被称为        ,该河段的河道特征是                                     。该河段易发生洪涝灾害,试分析其防治的主要措施?(5分)
(2)为什么长江带给洞庭湖的泥沙比其他四条支流的泥沙还多?试分析长江在夏秋季节输入洞庭湖的泥沙最多的原因。(3分)
(3)试分析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缩小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4分)
(4)长江在图示河段内号称“黄金水道”,试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评价其发展航运的条件。(5分)


(1)荆江(1分) 河道弯曲或有“九曲回肠”之称;部分河段形成地上河(2分);上游修建水库、截弯取直、加固大堤、疏浚河道等?(答到两点给2分)
(2)因为长江的水量、含沙量比其他四条水系大得多。(2分);夏秋季节长江水位高于洞庭湖水位,长江水流入洞庭湖,将大量泥沙带入洞庭湖沉积下来。(1分)
(3)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2分)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缩小,使其调蓄洪水的功能减弱;导致长江中下游及湘江等流域洪涝灾害出现的次数(频率)和强度增加。(2分)
(4)自然条件:水量大,江阔水深;水流平缓,流速慢;终年不冻;但水位的季节变化大。(缺点1分,共给3分) 社会经济条件:流域内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经济发达;与多条南北铁路干线相接,水陆联运条件好。(答2点给2分)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 8 为北美 1 月(实线)、 7 月(虚线)等温线(单位: ℃)图。

( 1 )图示区域内一月南北温差______(大小、小于)七月,试说明原因。

( 2 )图中 ① 地气温年较差约为_____ ℃ , ② 地气温年较差约为______ ℃ ,试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 3 )图中 ③ 地为_____________(地形区), 该地形区起伏和缓,试简

述其成因。

材料二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美国的人口、 工业的空间分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东北部地区人

口比重由 56% 下降到 40% ,工业产值由超过 70% 下降到不足 48% ,而南部和西部人口比重

由 44% 上升到 60% ,工业产值由不足 30% 上升到 52% 以上。

( 4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美国人口、工业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辽宁省辽南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印度东北部的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图。

材料二:太湖平原与东北平原农业相关要素比较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两个工业区的区位条件有什么不同?
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          ,沪宁杭工业区             。(2分)
(2)近年来,我国形成了“北粮南运”的新格局,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地区种植业的区位优势:_________________。(4分)
(3)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沪宁杭工业区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一片热土,其接纳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有___                       _______________。(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奥卡万戈三角洲(下图中的A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二: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图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A三角洲的形成过程。(6分)

(2)据材料二,分析甲、乙两地区沙漠形成的成因差异。(4分)

(3)据材料二,从聚落规模、聚落发展两个角度比较丙、丁聚落,并分析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浙江省高三10月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三角地区(图一)和伊朗附近地区(图二)地形图

材料二、中国上海、哈密(新疆地区)、伊朗亚兹德三地多年来的平均气候资料表格

上海﹝图一A地﹞气候资料

气象站位置: 北纬 31.2 度, 东经 121.4 度, 海拔 3 米

亚兹德﹝图二B地﹞气候资料

气象站位置: 北纬 31.9 度, 东经 54.4 度, 海拔 1230 米

哈密气候资料

哈密气象站位置: 北纬 42.8 度, 东经 93.5 度, 海拔 737 米

(1)分析形成亚兹德和哈密降水特征的成因。

(2)比较亚兹德和哈密气温年较差的差异并原因解析。

(3)亚兹德和上海基本位于同一纬度,但降水量很大,试分析产生的原因。

(4)请用地质作用的原理来解析图二中亚兹德(B地)所在地形区的地形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印度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图。

 材料二:太湖平原与东北平原农业相关要素比较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两个工业区的区位条件。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沪宁杭工业区所在的长三角被称为“鱼米之乡”,材料二中长三角太湖平原和东北平原的年平均气温存在很大差异,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湖平原每公顷土地谷物年产远高于东北平原,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3)沪宁杭工业区是产业转移的一片热土。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沪宁杭工业区吸纳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