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古代,从武汉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1)根据材料回答,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4分)

(2)武汉市作为区域服务中心地,其主要服务内容有哪些?(2分)

 (3)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

(1)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便利;省会城市。(4分)

(2) 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体育、卫生、气象等方面。(2分)

 (3)服务范围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交通方式由内河航运为主,逐渐扩大到海陆联运、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通讯事业也发展迅速。(4分)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问题。(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和河流;社会经济因素有: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2)城市既是区域的政治中心、也是区域经济、文化、服务的中心。(3)随着城市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使城市的服务范围扩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山西大学附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古代,从武汉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1)根据材料回答,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4分)
(2)武汉市作为区域服务中心地,其主要服务内容有哪些?(2分)
(3)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5分)
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1).根据材料回答,图中最能说明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区位优势的代号是    
(2).武汉市作为区域服务中心地,其主要服务内容有哪些? (2分)
(3).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读“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途经14个省区。管道主供气源为引进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国内气源作为备用和补充气源。西气东输二线的重点市场是长三角和珠三角。
(1)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已在中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实现了跨国对接。在中哈输油管道建设过程中易造成土地荒漠化问题,请简述该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要说出该工程对东部地区发展带来的有利之处。(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浙江省高一5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长1 241千米建设全立交、全衬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的水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

材料三  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于2007年10月11日启动。根据该工程的总体安排,2010年将在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25个县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材料四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经过哪几个省级行政单位?

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试分析中线方案的实施,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有哪些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四,分析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