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右图为“东北地区河流封冻等日数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题。

1.造成M、P两地河流封冻日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海拔高低 ②冬季风的影响强度 

③水流速度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答案】

1.B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M、P位于同一纬度,所以纬度位置不是两地河流封冻日数差异的原因;M地位于嫩江支流,P地位于松花江沿岸,M地比P地海拔高,气温低,封冻日数应该长,但实际情况是P地封冻日数更长,故海拔高低也不是影响两地封冻日数差异的原因;M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的背风坡,水流速度快不易结冰,而P地位于松花江沿岸平原,水流速度缓,且易受冬季风影响,结冰期较长,故②③正确。

2.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由于所处纬度高,故热量不足是限制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等值线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地理位置和影响河流冰冻条件的主要因素分析,并结合经纬度定位和区域自然环境的特征分析即可,注意比较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新泰市汶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右图为“东北地区河流封冻等日数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题。

【小题1】造成M、P两地河流封冻日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海拔高低 ②冬季风的影响强度 
③水流速度 ④纬度位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2】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热量条件B.土壤条件C.降水条件D.光照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右图为我国某河流的水文站在建坝前后测得的径流量曲线图。据此回答题.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河流位于我国           (   )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江南地区
D.西北地区
【小题2】下列有关该河流正确的说法是                    
A.水文站位于水库的上游
B.虚线表示建坝前河流径流量曲线
C.实线表示建坝后河流径流量曲线
D.水文站位于水库的下游
【小题3】该河流7、8月份径流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A.夏季增温快,冰川积雪融水多B.夏季多锋面雨
C.夏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D.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小题4】若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水文站在1980年和2005年观测到的河流径流量变化曲线,则反映该流域湖泊的变化及原因可能是
①湖泊面积变大    ②湖泊面积变小   ③退耕还湖   ④围湖造田
⑤降水增多,湖泊水量增大         ⑥水土流失,湖泊淤积
A.①③B.②④C.①③⑤D.②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右图为“东北地区河流封冻等日数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题。


1.造成M、P两地河流封冻日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海拔高低 ②冬季风的影响强度 
③水流速度 ④纬度位置


  1. A.
    ①②
  2. B.
    ②③
  3. C.
    ③④
  4. D.
    ①④

2.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1. A.
    热量条件
  2. B.
    土壤条件
  3. C.
    降水条件
  4. D.
    光照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右图为“东北地区河流封冻等日数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33~34题。

33.造成M、P两地河流封冻日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海拔高低 ②冬季风的影响强度 

③水流速度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4.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