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

材料一

 ⑴在上图所示气压形势下,a 等压线的数值为                  百帕,① 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               。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② 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                              。 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8 分)

⑵上图中A——B—C 线年降水最大致呈现出“由A 至B 逐渐减少、由C 至B 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其成因。(8 分)

材料二

⑶材料二图所示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在材料一图中的① 、② 、③ 、④ 四地,可能见到这种景观的是           地。观赏该景观时,为了获得特定的形态感受,从旅游景观欣赏的角度看,关键在于                              。(4分)

 

【答案】

 

⑴1012.5   西北风(偏北风)   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西风带(每空2分)

⑵由A 至B ,降水主要受西风气流影响,西端的山口有利于西风气流深人,在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地形雨),水汽含最由西向东逐渐减少(4分);由C 至B ,主要受东南季风(夏季风)影响,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距海远近不同),来自太平洋的水汽由沿海向内陆(山东向西)逐步减少(4分)

⑶ ③   选择观赏位置(距离或角度或观赏点)(每空2分)

【解析】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9年12月7日——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这说明全球的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人们的高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如厄尔尼诺、拉尼娜、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对全球造成巨大的损失。

材料二  厄尔尼诺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其基本特征是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而赤道太平洋西部海域水温下降。结果造成一些地区干旱,一些地区暴风骤雨。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

材料三  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

下图为赤道太平洋上空甲、乙两种大气环流形式图,属于正常年份的是    图,属于厄尔尼诺年份的是     图。

  

                    甲                                           乙

正常年份与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大洋东侧的秘鲁沿岸和大洋西侧的印度尼西亚的气候特征有何差异?

  

在“厄尔尼诺”盛期,秘鲁渔业生产损失巨大,试分析原因?

   

在“拉尼娜”盛期,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发生台风的次数将增多还是减少?请联系影响我国台风的发源地简要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广东省珠海一中等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某岛等高线地形图(图14)以及该岛的气候资料图(图15)
材料二 该岛面积只有67,800平方公里,人口45万左右,且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该岛大部分地区被列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如此古老而美丽的地方使它成为了世界上最令人神往的目的地之一。
(1)根据材料判断,该岛的气候类型为                     ,这种气候类型对应自然带为                                               。(4分)
(2)与我国海南岛相比较,该岛发展农业最突出不利条件是                   。(2分)
(3)甲城街道两旁路灯多由风力发电提供能量而不是由太阳能提供,请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其合理性。(4分)
(4)依据材料信息,分析该岛应如何因地制宜来发展本地经济。(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联合命题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整体来看,中国的天然气供应仍严重不足,单靠西气东输一条管线仅仅满足部分市场需求,下一步引进中亚天然气的西气东输二线也将建成投产,三线、四线工程也已经纳入规划建设中,有望在“十二五”末落成,届时中国的“气荒”有望基本解决。
材料二:中新网2010年6月6日消息:备受关注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进度比计划大幅提前,韶关作为广东省内7个对接城市中的第一站,有望于明年上半年率先具备供气条件。
材料三:第二条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

(1)由材料知,引入国外气源或塔里木新增气源是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建设的基础,你认为海外气源除哈萨克斯坦、里海地区外,还有可能来源于哪里?为什么?(3分)
(2)与第一条西气东输管线相比较,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有何优劣势?(4分)
(3)材料一中提到的西气东输三线、四线有望“十二五”末落成,届时我国“气荒”问题基本解决。试分析规划多条西气东输线路的原因。(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湖南怀化市201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试卷文综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各题。(22分)

 材料一  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地缝合线: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使原来分离的两块大陆缝合起来,叫地缝合线。

     材料三  西藏面积广袤,但适合人类定居的范围有限。藏南谷地是指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有一连串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年平均气温在8℃左右,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年降水约300~500mm。

 (1)从地质地貌方面分析雅鲁藏布江东西向发育的原因。(6分)

 (2)分析藏南谷地成为西藏主要城镇和人口集中分布地的原因。(8分)

 (3)描述甲区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图1)及气候要素图(图2)。

材料二乙地区垦殖指数(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在该失洲中相对较低,但灌溉农业发达,加上耕作制度和技术水平比较先进,产量较高,在本大洲内占有重要地位。

(1)与图1中甲地气候类型相符合的是图2中的____(填字母),并分析其特点和成因。(12分)

(2)说出图1中乙地区的主要农产品,并分析其农业较发达的主要自然条件。(12分)

(3)简述图1所示区域石油资源较丰富的主要原因,以及本地区石油开采对石油输出国与输入国的积极影响。(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