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5分)
材料1:山东省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对全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城市化速度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材料2:下面是山东省轮廓图及某城市的地租等值线示意图。

材料3:下面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实际利用外资来源地构成示意图和山东省承接产业转移示意图。

(1)材料2中某城市的地租等值线示意图中p点地租    (高于或低于)b,试分析造成该地地租变化的可能原因。(3分)
(2)若材料2中的某城市规划在甲、乙两个卫星城镇中,一个发展房地产业,一个发展钢铁工业,则甲城镇应发展        ,乙城镇应发展       。 (4分)
(3)读材料3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实际利用外资来源最多的两个国家是        ;简述山东省吸引以上两国企业投资办厂的区位优势条件。(8分)

(1)高于(1分) P点可能地处城市环线与公路干线交会处,交通通达度好。(2分)
(2)钢铁工业 (2分) 房地产业 (2分)
(3)韩国 (2分)日本(2分) ①地理位置靠近日、韩两国;②劳动力廉价、丰富;
③市场腹地广阔;④海陆交通便利;⑤制造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比较完备;
⑥科技教育发达等。(任答四条即可) (4分)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6年7月28日,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2周年。

材料二:北极地区图。

(1)中国北极黄河站位于图中数字①~④中的       (填写数字代号)。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虽然地处高纬,但其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受       的影响。为了研究北极地区的大气状况,黄河站的科考人员释放了一个探空气球,该探空气球释放后最有可能飘向       方。夏半年黄河站会出现极昼现象,其持续时间大约为       。(选择填空)(4分)

A.1个月     B.3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2)图中A是半岛,其西侧有许多幽深的峡湾,是           由作用形成的。(2分)

(3)图中B、C等国都属于该地区具有世界意义的区域经济集团                      的成员国,B、C等国农业均以畜牧业(含乳畜业)为主,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06年,在国际“花园城市”评比中,苏州入选国际“花园城市”。近几年来,苏州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集中整治城市环境,建设了大量的公共绿地,城市整体面貌进一步发生变化。从2000年到2004年末,4年新增公共绿地1 300公顷,人均绿化面积从5.43平方米上升到12.15平方米,苏州园林的修复和保护进一步完善。苏州在全国重点城市环境排名中进入前10名。

(1)苏州市从2006年参选的25个城市的角逐中脱颖而出,最终捧杯。这说明(  )

A.人类对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关系

B.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后保护环境

C.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优化是密切相关的

D.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2)国际“花园城市”评选有着“绿色奥斯卡”的美誉,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相当重视这个评选。那么,在争创国际“花园城市”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在下列可供采取的相应措施中,正确的有(  )

①植树种草,大力发展城市绿化 ②优化道路设计,保障车辆通畅 ③实行垃圾分类,化废为宝,综合利用 ④市区禁止汽车鸣号,控制噪声 ⑤使用无铅汽油,逐步淘汰燃油助动车 ⑥市郊农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⑦整治城区河流,减少污水排放 ⑧加强环境管理,公布空气质量日报

    A.①⑥      B.②③④

    C.③④⑤⑦    D.①②⑤⑧

(3)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所以,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几条思路,你认为最重要的是(  )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边发展边治理之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之路

C.环境效益突出,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经济的地位之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的自我调节能力,任其发展,顺其自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本阪神地震烈度分布图。

材料二: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发生里氏8.9级地震,这是世界上近40年来最强的一次地震。地震同时引发全球百年来最大海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1)阪神烈度七级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回答。

①关于本次地震引发的海啸,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啸只能由地震引发

B.海啸是具有巨大破坏力的潮汐

C.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D.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5级以下的海底地震引起

②这次海啸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下列有关人类应对这种突发性海难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全面准确地预测和预报

B.人工控制地震和海啸的发生

C.加强国际合作、建立预警系统

D.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兖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区域中,有人这样概括:“珠三角”抢得先机,“长三角”后来居上,“环渤海”潜力巨大,“新东北”重振旗鼓,“大西北”加快开发,中部崛起更待何时?
材料2:

(1)有关人士将环渤海的天津滨海新区、珠三角的深圳、长三角的浦东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三大极点”,分析三个区域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2分)
(2)图丙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1分)

A.地势平坦开阔
B.土壤深厚、肥沃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3)试分析与长三角相比,“振兴新东北”的主要优势与劣势。(4分)
(4)填写下表,分别写出甲、乙、丙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3分)
限制性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华商报》王志安的一篇文章《气候贫困人口的中国挑战》中谈道:“我国的贫困带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东部地区的孤岛贫困带,包括东北边境,山东、河南一带的革命老区;第二个是黑河—腾冲线贫困带,这条中间线的两侧,多数都是高原和高山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贫困地区所在的区域;第三个就是西部沙漠和高原酷寒地区。”
材料二:黑河(黑龙江)—腾冲(云南)线(如图1所示)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和自然地理分界线(基本上和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材料三:黑河—腾冲线两侧人口与面积比重图(图2)。

(1)分析黑河—腾冲线贫困带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3分)
(2)图2的甲、乙两图,表示面积比例的是________图,表示人口比例的是________图;图中字母表示东南部人口比例的是________,表示西北部面积所占比重的是________。(4分)
(3)简述图1图2所反映出的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