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重庆之夜,微波荡漾的江面倒映着万家灯火,那好像是江上的渔火。

B这篇散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首尾呼应,结构像神经节和神经网那样结合得非常严密。

C村前的小路紧贴这蜿蜒的小溪,路的两旁长着鲜嫩的小草,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这美丽的小路,就像铺展在原野上的一条白练。

D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地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答案】D

【解析】A项,江上渔火是指星星点点,很稀疏的样子,与万家灯火不符。B项,把散文的结构比喻成神经节和神经网,不符合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的特点。C项,小路像白练不正确,因为前文讲有草有花,故不会是白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对《咏怀古迹(其三)》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律,谐声律,工对仗是律诗的特点,此诗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且每联对句都押un韵。

B.首联字突出三峡两岸群山山势的雄奇,对句中点出昭君村所在地,诗人用高山大川的雄伟气势烘托王昭君。

C.颔联写王昭君一生的悲剧,颈联写出昭君对汉元帝仅凭图画造成她葬身塞外的怨恨,抒发昭君怀念故土、魂归故国的迫切心情。

D.诗人借咏昭君村古迹怀念王昭君,痛斥汉元帝的昏庸,表达了对昭君的深切同情,流露出忧伤的情怀。全诗议论精辟,形象鲜明。

【2】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字如何理解?

答:

【3】《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具中国性的文人——梁实秋

提起梁实秋,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资本家的乏走狗”“与抗战无关论之类的名称,想到他与鲁迅,与左翼文人之间的争论和恩怨。如果我们抛开这些,而以一个客观的立场来衡量他,就会发现一个与我们的成见不一样的梁实秋。

鲁迅、梁实秋都是现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家,他们一个深刻,一个通达;一个锐敏,一个温煦;一个忧郁沉痛,一个旷达潇洒;一个终生与现实苦斗而身心疲惫,一个与现实保持距离而洁身自爱。两人区别甚大,然又各具风采。梁实秋晚年曾云:曳杖街头人不识,绿窗前营自家生计,富与贵,浮云耳。诚如此言,梁实秋一生淡漠名利,胸襟洒脱,对人生,他总是保持着一种充满智慧的微笑,而且,一直笑到最后。梁锡华在《一叶知秋》中评论他说:他有胡适先生的温厚亲切,闻一多先生的严肃认真,徐志摩先生的随和风趣。而余光中对他的印象是:他的谈吐,风趣中不失仁蔼,谐谑中自有分寸,十足中国文人的儒雅加上西方作家的机智,近于他散文的风格。

梁实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他的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他出生、成长于北京,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对古老中国在情感上具有一种亲切感。因而尽管他在清华学校受的是美式教育,后又赴美留学,但他骨子里却还是中国化的。

然而,恰是这个最具中国性的作家后半生却是飘零孤岛,远离故土,饱受相思之苦。1987年11月,梁实秋病逝于台北,遵照他觅地埋葬,选台北近郊坟山高地为宜,地势要高的遗嘱,被安葬在台湾淡水北新庄北海公园墓地。梁夫人透露说:为的是让他能够隔海遥望魂牵梦绕的故乡。此时,让人不禁想起那千古名句: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既惜且悲,唏嘘不已。

1937年7月28日,北京城陷入日军的铁蹄之下,作为一个最具中国性的文人,梁实秋内心无比沉痛,他涕泣着对大女儿梁文茜说:孩子,明天你吃的烧饼就是亡国奴的烧饼了。

北京沦陷后,梁实秋面临着走或留的两难选择。走,意味着要抛妻别子,远离年迈的父母,任由他们在日军的铁蹄下浮沉;留,则意味着要忍受亡国奴的耻辱,甘当日军铁蹄下的顺民。考虑再三,他最终决定只身逃离北京。他先到天津,后转道济南奔赴南京。在济南车站,梁实秋遇到他从前的一位学生。两人之间的对话耐人寻味:老师到哪里去?”“到南京去。”“去做什么?”“赴国难,投效政府,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师母呢?”“我顾不得她,留在北平家里。

辗转抵达南京后,情况并不像他所预期的那样乐观:到南京我很失望南京在敌机轰炸之下,人心浮动各方面的情形很乱。南京政府对于梁实秋等知识分子如何安置迟迟没有着落,他油然生出报国有心、投效无门之感。周旋两天后,梁实秋接到的命令是 急速离开南京,在长沙待命。在开往长沙的船上,面对伤兵难民挤得船上甲板水泄不通的情景,梁实秋精神陷入极度痛苦。三天后,邸达岳阳,洞庭湖烟波浩淼,岳阳楼巍然高耸。于此地,梁实秋想起了飘泊一生、有家难归的杜甫,感慨万端,心头涌起杜甫的诗句: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乱世羁旅,千古同嗟,想必梁实秋此时对杜甫这首诗的理解更有一份身世之慨吧。

1938年夏,梁实秋以参议员身份来到重庆,几经周折,定居于重庆北碚。他与吴景超、龚业雅夫妇合建了一所瓦房,取名雅舍,不过是一所标准的四川乡下的低级茅舍,窗户要糊纸,墙是竹篾糊泥制灰,地板踩上去颤悠悠的吱吱作响

居重庆期间,梁实秋受邀出任教科书编委会主任一职。抗战期间我有机会参加了这一项工作,私心窃慰,因为这是特为抗战时期需要而作的。尽管任编委会一职全天工作,他却拒绝接受薪金,原因是他认为自己作参政员已领了一份津贴。当时他并不宽裕,以至于家人来到重庆后,生活立即陷入困顿之中,即使这样,他仍然坚持拒绝接受薪俸,并坦言:人笑我迂,我行我素。

梁实秋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学基础,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能在平凡中显真诚,于小节处蕴含哲理,最合乎知识分子的品味和格调,既博且雅,一派从容,篇幅虽不长,但能让人体会人生,参悟智慧。梁实秋精研西洋文学,但下笔却是最道地的中文,在温柔敦厚中又能力求儒雅简洁,绝无生硬欧化的痕迹。同时,我们也该看到他由家国之痛所引发的身世之感: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跳跃的笔锋,转折的语意,清晰地传送出梁实秋内心的飘泊感和忧患感。

【1】下面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提起梁实秋的名字,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资本家的乏走狗之类的名称,可见人们对梁实秋的成见颇深。

B.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梁实秋是饱含着深深敬意与赞美之情的,相较于鲁迅,作者更喜爱梁实秋。

C.梁实秋因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是迄今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

D.面对伤兵难民挤得船上甲板水泄不通,梁实秋精神陷入极度痛苦。这其中既有国破之痛,也有自己不被重用的失落之感。

E.全文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语言畅美,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为读者客观地呈现了梁实秋先生可敬的精神风貌。

2简析第二自然段中引用传主以及梁锡华、余光中言论的作用。

3作者为什么说梁实秋是那一代最具中国性的文人?结合全文,分析其中国性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4文章说鲁迅、梁实秋都是现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家”“两人区别甚大,然又各具风采,二者你更喜欢哪一位,请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4,σ2),若P(ξ>8)=0.4,则P(ξ<0)=( )

A.0.3 B.0.4 C.0.6 D.0.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_____在南海的夜幕中。

(2)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_____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

(3)还有一些参观者_____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A.消失 竟然 注视

B.消逝 竟然 凝视

C.消逝 居然 凝视

D.消失 居然 注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The big fire that happened on a winter night left all the houses in the small village .

A. in charge

B. in trouble

C. in ruins

D. in nee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从原野”“星空”“网络”“思考”“沉醉”“奔跑”“清新”“深远几个词语中任选四个,写一段话,或描述某种情景,或表达某种见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50字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画线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致的轮廓

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指美好的姿态

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远远看去

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情态、样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想象合理;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怦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