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南美洲北部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分布最广的自然植被是( )

A.热带草原B.热带雨林C.热带荒漠D.高山植被

2该区域中( )

A.甲处为板块生长边界B.乙地草原广布

C.丙处未形成三角洲D.①与②两地河水流速相同

【答案】

1B

2C

【解析】

1由纬度可知,该国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为热带雨林。故答案选B

2甲处为消亡边界,A错;乙地为热带雨林,B错;河流上游(②)流速较快,D错。在丙处河水带入海洋的泥沙被沿岸海浪冲走,再由于地形下沉(地势由亚马孙河谷向深海处下降)作用的影响,因此,未能塑造出宽阔的三角洲,C对。

植被的判断要先分析这里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则需要按照气候判读的经纬度定位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地等温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图A、B两点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①纬度 ②洋流 ③海陆位置 ④地形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如图中等温线向北凸出,等温线最北点距大陆最南端距离最长的时间是( )

A. 1月 B. 5月 C. 7月 D. 10月

3图中C地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 寒流经过 B. 暖流经过 C. 有上升流 D. 寒暖流交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子废弃物的数量快速增长,正成为危险的污染源。读中国电子废弃物管理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电子废弃物处置不当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2)结合图中信息,简述合理处置电子废弃物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地覆被是指覆盖地面的自然物体与人工建筑物。受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的影响,韩国地表的土地覆被格局发生了改变,尤其是海拔小于100米范围内变化明显。韩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低山、丘陵和平原交错分布,西部低海拔沿海地区则分布有较多的湿地。下图示意韩国水系分布,下表示意1990-2015年韩国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变化

(1)据表推算韩国面积最大的土地覆被类型,并分析主要原因。

(2)说明韩国西部低海拔沿海地区多湿地分布的主要原因。

(3)评价人工表面大面积增加对当地城郊农业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三山夹两盆”是新疆地区的真实写照。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区发展农牧业的限制性因素是

A. 水源、土地资源不足 B. 光照、热量资源不足

C. 光照、水源资源不足 D. 地质灾害频繁

2该地区已经实施的国家资源跨区域调配重点工程是

A. 西煤东运 B. 西电东送 C. 西气东输 D. 西水东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甲河流域有多个梯级水电站。

(1)说明甲河径流量主要来自N市以上河段的自然原因

(2)简析甲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对W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3)简析甲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对甲河下游资源环境的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广西百色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县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百色地区是我国岩溶地貌分布十分广泛的地区,该地区天坑地貌较多。该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极为恶劣,脱贫的难度十分巨大。下围示意百色地区周边地形及天坑形成演化剖面示意图。

(1)根据所给材料,分析天坑地貌形成的原因。

(2)指出该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恶劣的自然原因。

(3)简析图示铁路线路建成对百色地区发展冶金工业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初持续數月的澳大利亚山火,在熄灭过后不久,别的植被还没从大火的影响中恢复的时候,桉树就开始复苏(如图),展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桉树抗火性强,枝叶繁茂,富合油脂和毒素,根系发达,吸水肥能力强。桉树种子具有坚硬的外壳,山火之后,外壳爆裂,利于其种子萌发。

分析桉树提前复苏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某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_____,为什么?

(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_____,为什么?

(4)下图所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_______图,最易出现霜冻的是________图,前者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