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冬泳书记

大海

白马镇人人会水,除了行走不稳的小屁孩,还有耄耋之年的老年人。可是,只有一人胆敢在寒冷的冬日下到河中戏水。这个人就是镇党委书记白得水。

白马镇无马,镇因河得名。在白马河中段,有两处相距半里的湾道,缓流清浅,细沙可见,形似依河相连的内湖。不知何时开始,第一处湾道成了男人沐浴之地,俗称男湾;第二处湾道成了女人沐浴之地,俗称女湾。夏日傍晚,白花花一片屁股蛋子和着轻微荡漾的碧波,上下翻飞,若隐若现,在夕阳映照之下煞是壮观。

喝着白马河水长大的白得水,早年从村支书任上进入镇党委,直到五十岁那年上任镇委书记。白得水不但水性如同河里鱼儿一样了得,还是当地少见的一条硬汉。镇上传言:早年某个冬日,一个外地女人掉进河里,时任村支书的白得水恰在附近,跳水救出外地女人;后经媒体大幅报道,英雄帽子层层盖来,把白得水成了国家干部。当了镇干部之后,白得水干脆开始尝试冬泳,直至年年如此坚持不懈,还数次拿过县里冬泳大赛冠军。

有人不咸不淡地说,白得水是个冬泳书记,所有成绩都是他在冷水里泡出来的。白得水听了,也不生气。

这一年数九开始后的某个傍晚,白得水正在河里游泳,被党政办主任叫上岸。他回到镇机关时,镇组织委员陪同县委组织部长已经等候多时。组织部长说,白书记啊,我可不是突然袭击,主要想看看镇区主官下班后忙些什么。白得水知道这是组织的意思,将胸脯拍得嘭嘭响,说,靠山亲山靠水亲水,我这条白马河里长大的,如果没有大事和会务缠身,下班后雷打不动地下河游泳。

组织部长呵呵一笑:作为一方长官,白书记下班后能推掉繁复的宴请?白得水也呵呵一笑:能办的不一定上饭桌,不能办的上了饭桌也没用,我什么饭局也不参加,再说又不是紧急大事,人家总不好意思将我硬拉上岸吧?!

组织部长暗暗点头。接着就表明目的:白马镇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白书记做出的成绩上下有目共睹,组织上考虑您带领班子干了两届,年龄也将到任职期限,准备安排您去县人大继续发挥力量作贡献呢!

白得水恍然大悟,县人大前不久空出个副处位置。作为县以下基层机关干部,绝大部分公务员在股级退休,要想成为科级县部办委局负责人非常不易,升至处级县领导者更是凤毛麟角。通常,县人大、政协班子位置空出,哪怕是非领导职务的副调研员,多少镇区和县部办委局领导也趋之若鹜。已经58岁的白得水有些感动,说明组织上不仅肯定自己的成绩和努力,还在关心自己。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白得水要升处级的传闻,在全县官场坊间几成事实。虽然人大并无多少审批实权,毕竟也是县级领导。就有些本镇官员攀亲带友地请白得水吃饭,一律被他谢绝。有些县城官员物色到好地段的房子,暗示白得水以亲戚名义折扣买下,也被拒绝。

白马河水,流淌如斯。待到白马镇换届,白得水出乎意料留镇了,改任非领导职务主任科员。无官一身轻的白得水落河更加勤快,下班准时出现河边。又有人不咸不淡地说,老家伙提拔泡汤,准是在任时干了坏事被组织查出。白得水听了,概不回应,人却更像一条得道的大鱼,入水沉静,上岸不惊。

次年夏,临近退休的县委组织部长羡慕白马河清澈无污,周末驱车来到白马镇约白得水同游。两人光身下水,无拘无束游到尽兴处,组织部长突然问道:老白啊,多少人对退休前上个台阶求之不得,你却推辞不要,究竟为什么?白得水呵呵一笑:要是追上我,就告诉你秘密!说完,一头扎进河里,潜行百米开外。月光碎银一般洒入河里。

白得水将矫健的背脊轻浮水上,脸面闭水,心想:当年要是调去县城,哪里去找这么干净的河水游泳?如果不能天天游泳锻炼,我还有这般硬朗的身子骨么?抬头吐了口河水,白得水心里说,好多官场的人啊,越是最后两年越舍不得放弃,结果丢了宫帽坏了身子,何苦呢!

大腹便便的组织部长朝着白得水奋力追游,片刻之间,就已筋疲力尽。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22期,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的第2段内容写了白马镇的白马河天然形成的露天浴场的良好环境,以及纯朴开放的民风,为作品增添了地域风情。

B.小说第9段的内容既反映了现实社会中行贿受贿的不正之风很盛行,也更彰显了白得水自觉抵制住诱惑的难能可贵。

C.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毫无波澜,但正是在这样的平铺直叙中,很好地塑造出了白得水这样一个基层干部形象,自然而真实。

D.小说的语言朴素,不事雕琢。而月光碎银一般洒入河里这样的语句在文中起到了很好的点染作用,也暗含了对白得水的赞美。

E.小说的最后一段写组织部长大腹便便”“筋疲力尽,暗示我们的干部普遍养尊处优,没有战斗力,表达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2】试分析小说第7段中,组织部长暗暗点头一句的内涵。

答:

【3】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句话在冬泳书记白得水身上是怎样体现的。

答:

【答案】

【1】C E

【,2】答:这句话反映了组织部长对白得水由衷的肯定。 认为白得水每天下河游泳,既避开世俗的宴请,又锻炼自己的身体,这种为官之道很难得。也暗含了对白得水政绩的肯定。(1分,意思对即可)

【3】他政治,对别人送礼请托概不接受,甚至饭局也不参加,很廉洁。他能力,政绩突出,带领班子干满两届,让白马镇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他人品,低调有度量,不贪名位,他对别人不咸不淡地评论,不生气;在能升的时候主动退下来;长期坚持冬泳,无不良嗜好。

【解析】

【1】C项,毫无波澜分析不当。E项,理解错误,人到中老年身体发福属正常现象,只能说组织部长疏于锻炼,反衬白得水会生活。

【2】句子的内涵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分析,组织部长暗暗点头的原因,一是听了白得水的话后,对他的不吃宴请的良好作风和回绝的巧妙方法;二是白马镇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白书记做出的成绩。

【3】打铁还需自身硬是说官员要抓好自身建设更好地履职,白得水在为官做人方面得特点,可根据他的所作所为进行判断。作答时一定结合情节来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B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C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made the school proud was more than 90% of the students had been admitted to key universities.

What; because

What; that

That; what

That; becaus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愚昧的权利

田 松

在科学传播理论中有一个欠缺模型,大意是说,公众对某项科学活动不支持是因为公众对相关知识缺乏了解;一旦公众了解了专业细节,熟悉了这门科学及其技术的运作过程,就会相信专家的判断。这种科普活动叫做公众理解科学”——其实少了一个字。挺转科学家也有这个想法,在他们看来,公众对于转基因的担忧、怀疑、不信任,正是一种莫名其妙的非理性的恐慌,那就是愚昧!所以需要由他们来科普,来启蒙。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科普活动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刘华杰教授最早发现了这一点,并指出,公众理解科学的立场是科学共同体,目标受益者首先是科学共同体,而非公众。

不过,遗憾的是,欠缺模型本身是有欠缺的,科学家让公众理解了科学之后,公众并没有顺应他们的用意。德国科学传播学者汉斯·皮特斯研究公众对相关科学细节的了解程度与支持程度的关系,发现两者呈现了某种U型关系——即最强烈支持的与最强烈反对的,都是对科学细节了解最多的。在转基因的论辩中也是这样,反转人士并非如挺转人士所贬斥的那样都是科盲,其中有些甚至是生物学家。还有些人虽然不是生物学家,但并不认为转基因科学有多么难懂,多么了不起,常常在专业细节层面上与挺转方辩论。从科学细节的层面上加以反驳,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求每一位反转人士都掌握科学细节,一来不可能,二来不必要。在转基因问题上,普通公众不需要了解科学细节,也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转基因。那就是,坚持我们作为公民最基本的权利。这个权利与我的性别、信仰、考试成绩,都没有关系。——你要把愚昧的大帽子压给我,那我就戴上!

科学知识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科学共同体生产出来的。我在《警惕科学家》中论证,科学共同体首先是利益共同体,然后才是知识共同体,从来不是道德共同体。作为利益共同体,科学家倾向于生产对其有利的科学知识,也容易忽略、隐瞒甚至篡改对其不利的知识。由于信息不对等,如果科学家要用他生产的知识来愚弄公众,公众常常是难以分辨,难以反驳的。所以江晓原教授说,争论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完全是挺转方设下的一个陷阱,一个误区。

愚昧的权利是权利的底线,如果不能坚持愚昧的权利,就会出现一种滑稽而可怕的景象:只有掌握了一定科学知识的人才有权利,或者,权利与知识成正比,要拥有权利,就必须学习知识;也要承认,专业人士有最高的权利。如果不敢坚持愚昧的权利,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学习接受科普,才会有一点权利。事实上,这已经剥夺了部分人的权利。愚昧与文明,是一对意识形态概念。愚昧与否,要看话语权掌握在谁的手里,用何种理论去衡量。科学只是我们认知事物的一种方法,解释世界的一种方案,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唯一的方案。

(选自《读书》,有删改)

【1】下列关于科普活动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科普是导致欠缺模型本身有欠缺的根本原因。

B.科普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场的,所以自然而然就产生了科学利益共同体

C.科学家在科普时总是会隐藏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利益。

D.科学家与民众在科学信息方面不对等是科普可以有立场不中性的客观前提。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所谓愚昧,就是基于对转基因的担忧、怀疑、不信任的莫名其妙的非理性恐慌。

B.汉斯皮斯特的研究表明,公众对科学了解得越多,他们的反对却可能会越强烈。

C.反转人士都认为转基因科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常常在细节上与对方辩论。

D.我们没有必要讨论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否则就掉入了挺转派的论辩陷阱。

【3】简述作者坚持愚昧的权利的理由。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就要那棵树

伍中正

米唐的门口长着一棵树。树是樟树,枝繁叶茂,像一大团无法握住的云。

米唐常常对那棵树一望好半天。她在树下唱歌,在树下写字,还在树下跳舞。米唐娘看见了,说,米唐不唱了,该吃饭了。米唐就不唱了。米唐娘说,不写字了,该去撒把鸡食。米唐就不写了。米唐娘还说,米唐,不跳了,该去园子里剥些菜叶来。米唐就蹦蹦跳跳去了菜园。

米唐考进了城里的学校。那棵树成了米唐学费的一少部分。凑学费的那些日子,米唐娘就想到了门前的樟树。当米唐娘的身后跟着几个肩背锄头手拿斧锯绳索的人时,米唐就知道,再怎么挽留这棵树也迟了。

那一大团无法握住的云倒下来的时候,米唐远远地站着,买树的人也远远站着。树一倒地,米唐抓着一根枝就哭起来。买树的人见了,劝她:米唐,别哭了,不就一棵树么?

那些挖树的民工也跟着帮腔:再说,树就栽在离你学校不远的地方,你还可以去看!

米唐就渐渐地住了哭。

买树的人示意那几个人锯断了一些树枝。树枝脆裂的声音很响,响在米唐空旷的屋前。

树让一家工厂买走,那家工厂在城里。米唐看见那棵脱光了衣服的樟树走上了去城里的路。

米唐在樟树生长的地方,又开始唱歌。米唐娘听了,说,米唐,不唱了,你比娘幸运,树到了城里,你还在城里能看见,娘就真的看不见了。

娘的话,又说出了米唐的眼泪

米唐沿着那棵树走过的路,进了城。

米唐念书的学校,隔那家工厂不远,也就是隔那棵树不远。米唐下了课,就对那家工厂望,就对那棵树望。

星期天,米唐就去看那棵樟树。米唐看见樟树栽在厂门口。厂子里的人很讲究,还为樟树搭了远看近看有点黑的凉棚,树很快就活了过来。米唐还看见有一个人还在为树浇水。渐渐地,米唐就跟浇水的那个人熟了。浇水的是老魏。米唐每次走的时候,就跟老魏说,魏叔,很感谢你,过几天来看你。说完,米唐就默默走开。

再出去,米唐邀了个有照相机的女生。在树下,那个女生为米唐照了好几张照片。

米唐回到家。米唐就高兴地对娘说,娘,那棵树长得好好的,还发了芽。说完,米唐还拿出了在树下照的照片。娘听了看了跟着高兴。米唐说,娘,往后,我还要买回那棵树!

米唐还到那棵树下去。接纳城市的阳光和雨水,樟树完全活过来了,再没有那黑黑的凉棚遮盖它美丽的身躯。米唐站在树下,老魏还在为那樟树浇水。只是那些从厂里出来的人,边走边说,有的人说到了树,说到了厂长,说厂长不应该拿职工要发的福利去买树,说这厂弄不好就要垮了。老魏看看他们走远,才对米唐说,米唐,这厂子怕不行了。

米唐问,魏叔,厂里的人往后会不会对这棵树起坏心?

老魏说,工人情绪不稳,说不定哪。

米唐了一声。米唐很艰难地从那棵树下走回了学校。

米唐从那所学校毕业后就恋爱了。

米唐领着男友走向那棵树。站在那棵树前,米唐停下步,用手指着那棵树枝说,你看你看,那棵枝上还歇了一只黑鸟。男友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

米唐说,你多看一眼,就不行?男友说,行。男友就紧紧地盯着那棵树。那树上的一只鸟让他盯飞了。

这个时候,米唐很幸福,也很沉醉。

这个时候,米唐的眼里就有一些晶亮的泪水

城市这么大,这么繁华。米唐最喜欢的地方就是那棵树下。她经常把男友带到那棵树下。她看见那些从城市吹来的风,一阵一阵地翻看樟树的叶片;她看见那些枝头落下的叶片很眷恋地飘向大地;她还看见老魏很坦然地在树下做最后的守望。

男友说,米唐,恋爱的地方多着呃,你再换个地方行不行?

米唐的眼里浸着泪水说,这棵树就是我家原来门口的那棵树,我想让她回家!

男友说,行。

米唐门口的樟树又回来了。

米唐也请人给那棵樟树搭了凉棚。她还对娘说,娘,有空的时候,给树浇上水。

米唐走后,村里有人和米唐娘坐在屋里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门口的樟树:米唐娘,你家米唐能耐呃,那棵你舍不得卖的树,又给你弄回来了!

米唐娘说,当日挖门口的樟树时,我家米唐还在树下哭呃。我就晓得她舍不得,说不定她还要把这棵树要走呢。

米唐娘说完,两行泪径直往下落。

(选自《就要那棵树》,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采用比喻的形式,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樟树的繁茂,也为下文卖树为米唐凑学费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小说反复提到米唐在樟树生长的地方唱歌,是为了突出强调米唐对樟树的依恋,也衬托了米唐内心的喜悦。

C.小说善于在细节处刻画人物,男友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看”“紧紧地盯着那棵树这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他只是顺从米唐,并非理解她。

D.小说在写樟树由农村到城市,再由城市到农村的变迁历程的同时,着意写出了时代的变迁,从而深化了小说落叶归根的故乡情结主题。

E.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写了陪伴树、卖掉树、看望树、买回树等内容,情节脉络清晰,于平淡之中充满了温暖的诗意。

【2】文本多次写到米唐的,每次的心情都不一样,请就画线部分任选两处做简要分析。

答:

【3】小说中的那棵树意蕴丰富,你认为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使用, 正确的两项是(

A.我们宣传《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意在增强公民的控烟意识,让控烟令落地生根,不走过场,最终达到真正禁烟的目的。

B.自从郭德纲发文痛斥曹云金、何云伟之后,曹云金也发了博文,他痛倒苦水,讲述自己遇人不淑的种种经历。

C.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校方解释此标语改自儒家经典《大学》,但网友们仍是不赞一词

D.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E.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奋勇拼搏,身处逆境,不尴不尬,半决赛和决赛接连战胜荷兰与塞尔维亚,最终夺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和父亲坐一条板凳

孙道荣

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回家。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的父亲,将身子往一边挪了挪,对我说,坐下吧。那是我第一次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

家里没有椅子,只有长条板凳,还有几张小板凳。家里来了人,客人或者同村的男人,父亲会起身往边上挪一挪,示意来客坐下,坐在他身边,而不是让他们坐另一条板凳。让来客和自己坐同一条板凳,不但父亲是这样,村里的其他男人也是这样。让一个人坐在另一条板凳上,就见外了。

工作之后,有一次回家,父子俩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闷头抽烟。烟雾从板凳的两端飘浮起来,有时候会在空中纠合在一起。而坐在板凳上的两个男人,却很少说话。与大多数农村长大的男孩子一样,我和父亲的沟通很少,我们都缺少这个能力。在我长大成人之后,我和父亲最多的交流,就是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默默无语。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与其说是一种沟通,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仪式

父亲并非沉默讷言的人。年轻时,他当过兵,回乡之后当了很多年的村干部。村民有矛盾了,都会请父亲调解,主持公道。双方各自坐一条板凳,父亲则坐在他们对面,听他们诉说,再给他们坪理。调和得差不多了,父亲就指指自己的左右,对双方说,你们都坐过来嘛。如果三个男人都坐在一条板凳上了,疙瘩也就解开了。

结婚之后,有一次回乡过年,与妻子闹了矛盾。妻子气鼓鼓地坐在一条板凳上,我也闷闷不乐地坐在另一条板凳上,父亲坐在对面,严厉地把我训骂了一通。训完了,父亲恶狠狠地对我说,坐过来!又轻声对妻子说,你也坐过来吧。我坐在了父亲左边,妻子扭扭捏捏地坐在了父亲右边。父亲从不和女人坐一条板凳的,哪怕是我的母亲和姐妹。那是唯一一次,我和妻子同时与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

在城里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后,我请父母进城住几天。客厅小,只放了一对小沙发。下班回家,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指着另一只沙发对父亲说,您坐吧。父亲走到沙发边,犹疑了一下,又走到我身边,坐了下来,转身对母亲说,你也过来坐一坐嘛。沙发太小,两个人坐在一起,很挤,也很别扭,我干脆坐在了沙发帮上。父亲扭头看看我,忽然站了起来,这玩意太软了,坐着不舒服。只住了一晚,父亲就执意和母亲一起回乡去了。后来妻子提醒我,一定是我哪儿做得不好,伤了父亲。难道是因为我没有和父亲坐在一起吗?不是我不情愿,真的是沙发太小了啊。我的心,隐隐地痛。

父亲健在的那些年,每次回乡,我都会主动坐到他身边,和他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父亲依旧很少说话,只是侧身听我讲。他对我的工作特别感兴趣,无论我当初在政府机关工作,还是后来调到报社上班,他都听得津津有味。有一次,是我升职之后不久,我回家报喜,和父亲坐在板凳上,年轻气盛的我,一脸踌躇满志。父亲显然也很高兴,一边抽着烟,一边听我滔滔不绝。正当我讲到兴致时,父亲突然站了起来,板凳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翘了起来,我一个趔趄,差一点和板凳一起摔倒。父亲一把扶住我,你要坐稳喽。不知道是刚才的惊吓,还是父亲的话,让我猛然清醒。这些年,虽然换过很多单位,也做过一些部门的小领导,但我一直恪守本分,得益于父亲给我上的那无声一课。

父亲已经不在了,我再也没机会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了。每次回家,坐在板凳上,我都会往边上挪一挪,留出一个空位,我觉得,父亲还坐在我身边。我们父子俩,还像以往一样,不怎么说话,只是安静地坐着,坐在陈旧而弥香的板凳上。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写在大学第一个暑假里第一次和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由此引出下文坐同一条板凳的几件事情,板凳成为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B.和父亲虽然坐同一条板凳,但很少说话,说明们平时缺少沟通,使们之间存在代沟;而父亲从不和女人坐同一板凳,表明父亲思想落后保守。

C.父亲嫌家的客厅里的沙发软,坐着不舒服,其实父亲并非不想坐沙发,是由于没跟父亲同坐沙发而是坐在沙发帮上的举动深深刺痛了父亲。

D.父亲总是让和他坐同一条板凳,其实是对的启发和教育,尤其是在升职以后,父亲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让懂得了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E.小说没有过多的语言描写,也没有跌岩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是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平实而亲切的叙述;小说的结尾写坐板凳留出空位,卒章显志。

【2】小说中画线的两句话有怎样的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

【3】坐同一条板凳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请结合全文就其思想性进行分析。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史密斯先生的新鼻子

[英国]克里斯·罗斯

史密斯先生,如果您喜欢别的类型的鼻子,我们有很多选择供您参考。”“我想这个鼻子太小了点。”“小鼻子今年非常流行,史密斯先生,非常流行!”“您认为它适合我吗?史密斯先生问。我觉得非常好!店员说道:好,我买了。 在驾驶空中客车回家的路上,史密斯先生用手表式袖珍手机打电话给他太太。嗨,亲爱的。你喜欢我的新鼻子吗?史密斯太太在厨房的可视电话上看着丈夫的新鼻子。我想太小了点,亲爱的。她说道。

现在是22世纪,由于有了基因工程,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的身体。

史密斯看着镜子中的新鼻子,想象着自己有多时髦。他非常开心拥有这么一个新鼻子。有点遗憾的是,他的头发与新鼻子不怎么搭配。他决定第二天再到人体商店去。早上好,史密斯先生。人体商店的店员说道,今天您需要什么?”“我想要一顶新头发。”“好的,史密斯先生。您想要什么类型的?短金发和小鼻子非常相衬。您觉得呢?史密斯在镜子里看着他的头发:过时、灰白。是的,短金发。他年轻时就有一头短金发。他想再次年轻起来。对,我就要一顶短金发。有卷曲型的吗?”“当然有啦,史密斯先生。您还要别的东西吗?本周我们的耳朵特价。非常优惠。最后,史密斯先生带着一顶卷曲的短金发、两只新耳朵离开了人体商店。

从此,他对新身体的兴趣越来越浓。在随后的几周,他买了新眼睛(绿色的,不常见但流行)、新手掌、新胳膊、新膝盖和新脚。史密斯太太很高兴,因为史密斯先生原来的脚气味很难闻。

然而,一天早上,史密斯先生醒来时,鼻子突然出问题了。我的新鼻子出问题了——被塞住了。”“也许你感冒了。史密斯太太安慰他。 这是不可能的!这是基因人造鼻子,不会感冒。

他再次来到人体商店。早上好,史密斯先生。店员说道,今天您想要什么?”“我想要一个新鼻子。”“但是您已经有了一个新鼻子。店员惊讶地说道,您换上这个新鼻子刚一个月。不要担心,小鼻子仍然很流行。 不,你不明白。我想要一个新鼻子是因为这个不起作用了。 这是不可能的。您拥有的是一个基因人造鼻子。不可能出问题。 但它的确出了问题,它被塞住了,我呼吸困难,闻不到任何气味。 您用您的鼻子做了什么,史密斯先生?店员问道。我用我的鼻子干什么?我用它来呼吸,嗅气味,像任何人一样。 如果您没有正确使用您的鼻子,是有可能无法正常工作的。 真是荒谬!史密斯先生大喊道,我要退款。 恐怕我们不能给你退款,史密斯先生。这个鼻子没有保证书。 史密斯先生气得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带着愤怒与失望离开了人体商店。

但现在他有了一个大问题:一个没用的鼻子。很流行,但没用。不幸的是,他的问题越来越多。第二天早上醒来,他发现他听不见了。接着,他的新金发开始变成灰白色,他的新膝盖不能动了,他的稀有的绿眼睛看不见了,他的手指一个接一个断了。

史密斯太太赶紧把他放进飞车,飞到了人体商店。她抱着她的丈夫走进人体商店,因为这时他已经无法走路了。

早上好,史密斯先生。店员说道,今天您需要什么? 谢谢。史密斯先生今天不需要任何新东西。史密斯太太答道,但他想要回他原来的身体。”“恐怕我们不能退款,史密斯太太。店员说道。我不是想要退款。史密斯太太解释道,我想要回我丈夫原来的身体。我不喜欢这个新身体。”“恐怕很困难,史密斯太太。店员说道,我们是一家环保公司,所有的旧身体我们都循环利用。 但是你们卖给他的新身体部件现在已经失去了作用。他现在该怎么办?”“他可以买一个翻新的身体。 翻新的身体?”“就是对原来的身体进行修复。 我可以看一看吗? 当然。店员对他的电脑发出指令,一个翻新的身体马上出现在屏幕上。这是一个非常熟悉的身体。史密斯太太认出了那个大鼻子和那些灰头发。史密斯太太喊道:这是原来的史密斯先生!”“是的,没错。店员说道,我们修复了史密斯先生原来的身体。”“那么,他可以要回他原来的身体吗?”“当然,史密斯太太。付10万欧元就可以了。”“10万欧元!史密斯太太大喊,太贵了!”“史密斯先生已经被翻新过了。还是活命要紧。史密斯太太最终付了10万欧元要回了丈夫的身体,然后带着他飞回了家。

我又是我自己了!史密斯先生喊道。不完全是。你已经被翻新过了。史密斯太太说道。

(选自2010年第3期《科学与文化》,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通篇运用对话,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化。在人物对话中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

发展,艺术表现手法别具一格。

B.荒诞的手法,现实的内容。史密斯先生是今天现实生活中许多想通过技术手段整容

来追求美的人中的典型,对这样获得的美,人们褒贬不一。

C.史密斯先生整容失败,应该是个个例,不具有普遍意义。如果整容成功,应该是身

心都获得极大的愉悦。

D.店员的表现折射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诚信的缺失和商家的欺诈行为,也暗示出利用

高科技整容本身就是荒诞的。

【2】本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概括小说的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史密斯先生的身体被翻新了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毛猴的大树

徐国平

出事那天上午,全村的人正兴高采烈地挤在村委大院,个个蘸着唾沫,起劲地点着分到手的钞票。

谁也没注意到毛猴。

其实,毛猴一早就从大喇叭里听到消息,开发商要发放树木补偿款。他却没有一丝兴奋,也没像老婆那样急三火四地撅着屁股朝村委跑。毛猴慢吞吞地扒拉了几口早饭,就耷拉着脑袋出了家门。

村外已变得十分旷阔,没有了在晨风中梳理绿云的大树,没有了鸟儿的啼鸣,整个村野像是被掏空了心脏,干瘦苍凉。毒辣辣的日头,一时晃得毛猴有些头晕眼花,双腿发软。

最近这些日子,他总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毛猴的这种心态,是从村外那些大树被伐倒后出现的。

毛猴很小就离不开大树。他生就一副瘦小骨肉,伙伴们小瞧他,就连村里的小猫小狗都欺负他。有一回放学,一条恶狗死劲地撵他,他吓得哭爹喊娘,没命地逃,伙伴们一旁看笑话。最后,他见路边一棵大树,被逼无奈,使出吃奶的力气,手脚并用噌噌爬上了树梢。恶狗徒劳地围着大树汪汪叫了几声离去。眼瞧着树下一个个扯着鸭脖目瞪口呆的伙伴,毛猴突然产生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兴奋。还有一次,毛猴骑在树头上,咔嚓一下把树梢压折了,整个人从十几米高的大树摔下。伙伴吓个半死,毛猴却从土窝窝里爬起,竟然筋骨无伤。

那时,村外四周大树极多。当地有个风俗,伐树前要在最高的树梢上挂一块红布,然后用锯斧解下树头。毛猴便有了用武之地,一年四季总有人请,好吃好喝,另有赚头。没想到会爬树也是挣饭吃的一行。邻村一老木匠还托媒上门,把小闺女嫁给了毛猴。毛猴整天乐呵呵的。

毛猴爬树最喜上面有鸟窝的树。每到树顶,他就先把手伸到鸟窝里,摸摸是不是有鸟蛋,若有,就把那蛋在门牙上一碰,仰脖子喝干。他说鸟采五粮之精杂草之华,饮天之露,喝了它们的蛋长寿呢。他更喜欢登高后的眺远,白云在上,鸟雀比肩,纵横的河流在下,连土地上高大的房子都显得矮小了,自己就有了冲天豪情。后来,大树越来越少。一年当中很少再有人请他爬树了。一想到站在树梢上的快意,他就激动得心颤,他想就是没有人请,自己也得找棵大树爬上去,掏几个鸟蛋,亮亮腔,活动活动身子骨。只是,出了门,一连走了几十里地,都看不到一颗直刺云天的大树。他沮丧极了。

打那以后,毛猴就疯了似地买树苗,然后,没日没黑地在自家地里挖坑栽树。恨不得一夜间,那些树苗能长成参天大树。正当树苗碗口粗,村里所有的地,却被乡政府卖给了开发商。自然,那片树苗要补偿大笔钱。毛猴老婆的嘴都笑裂了,拿毛猴当财神一样供着。村人自然眼馋,纷纷也在各家地里,杂七乱八插了一地树苗。

毛猴却很气恼,连着骂了几天几夜开发商的娘。

毛猴想着想着,就一跺脚搭上了一辆进城送民工的三轮车。劳务市场上,来招人的包工头问毛猴,有啥特长,毛猴说,会爬树。

一阵哄笑后,包工头便带着毛猴来到一个建筑工地,安排他干架子工。这活儿跟爬树一样,毛猴毫不怯生,一攀上架子,浑身顿时就来了精神。

半晌,天空有些灰蒙蒙的。毛猴感到有些压抑,便摘下安全帽。

可偏在这时,发生点意外,随着吧嗒一声,安全帽上遍是蛋汁和碎壳,竟是个鸟蛋,蛋汁也迸溅了他一脸。毛猴一惊,忙仰脸往天上看,只见一群鸟儿在他头上飞过。他纳闷不解,这鸟怎么飞着飞着就下起蛋来。随后,他环视了一下脚下的城市,光秃秃的竟然没有一颗大树,更没见到一个鸟窝。

毛猴不由得为这群无处栖身的鸟儿,仰天长叹。

猝然,一只鸟儿盘旋着又朝他头顶飞来,一声凄厉的啼鸣过后,就见一枚鸟蛋,清楚无比地坠下。

毛猴惊喜万分,慌忙侧身翻过安全帽。就在他全神贯注接住那个鸟蛋时,孰料,自己的整个身子却离开了脚手架。一瞬间,他感到自己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大鸟,急速地向下坠落着。这种感觉好久没有了,就像先前自己从一棵大树上落下来一样。

只是,当他轰然落地,骨碎筋断,才感到再也没有先前那么幸运了。透过模糊的视觉,他最后望了一眼身边的安全帽,那枚鸟蛋在里面竟然安然无恙。

毛猴微笑了一下,闭上了眼。

(选自《短篇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主人公以毛猴命名,生动贴切,很形象地体现了他古灵精怪、攀爬技艺高超的特征,表现出他强烈的环保意识。

B.毛猴爬上大树之后的所见所闻使其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反衬出他内心深处无法回避的自卑。

C.因妻子的贪婪和不理解与村民们的短视,毛猴一怒离开了这个给他留下无尽伤痛的村子,头也不回地搭上了进城务工的三轮车。

D.小说以插叙的手法,介绍了毛猴与大树的渊源,补充了相关的具体内容,既使得文章结构富于变化,也丰富了人物形象。

E.结尾处鸟儿凄厉的啼鸣和毛猴的死去,给小说所笼罩的沉痛气氛,即便那最后的一下微笑也难以化开。

【2】请简要概括毛猴的形象。

答:

【3】小说两次写到毛猴从高处坠落,有何区别?请从这个角度探究小说的内涵。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