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A题:(10分)【旅游地理】
诗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描写的是中外闻名的钱塘江大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观赏这一天下奇观?(2分)
(2)分析其形成主要原因。(8分)
B题:(10分)【自然灾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当地时间2010年9月4日凌晨,新西兰南岛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据悉,地震造成多人受伤,其中只有2人伤势较重,但没有造成人员死亡。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将此次“零死亡”大地震称为“奇迹”。
材料二: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点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公里。海地总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终可能“超过10万人”,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1)新西兰每年发生万余次地震,说明新西兰地震多发的原因。(2分)
(2)对比分析新西兰南岛此次“零死亡”而海地地震造成如此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8分)
C题:【环境保护】
材料一:从2010年2月开始,中国将通过卫星遥感图片执法检查,就耕地保护等土地管理问题对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根据“15号令”,凡是地方违法违规土地面积占当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5%以上者,将被追究责任,包括主要负责人记大过、降级或撤职。
材料二: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几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多亩。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仅占1/3。
(1) 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4分)
(2) 简要分析我国应该如何保护耕地资源?(6分)

A【旅游地理】答案:(1)属于在特定时间出现的自然景观,一定要把握观赏时机。(2分)(2)成因:天文因素:每逢朔望,日地月在同一条直线上天体引潮力最大,出现大潮。(因受摩擦力作用而滞后二至三天。)(2分)地形因素:河口外大内小,形如喇叭;(2分)又受河水的顶托,潮水位被抬高。(2分)气候因素:适逢夏季,东南季风推波助澜。(2分)
B【自然灾害】(1)新西兰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2分)(2)新西兰震中距市区较远;地震持续的时间较短;震区人口密度低,地震发生在凌晨,受灾严重的市中心商业区无多少人活动,客观上减少了人员伤亡的几率等;建筑物质量高,新西兰民众长期接受灾害知识教育,国家设立应急体制,建立行之有效的灾害防御体系,抗震能力强。 海地震区人口分布集中;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和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差;海地经济落后,建筑物抗灾能力差。(答出4点,言之有理即可8分)
C【环境保护】(1)人口不断膨胀;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耕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土地退化;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造成耕地减少等。(答出两点合理,即可4分)
(2)数量保护: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问责制等
质量保护 :国家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如: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 实现耕地环境保护。(答出三点合理,即可6分)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A题:【旅游地理】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甲、乙两省份的重点旅游资源分布图

材料二  甲、乙两省份2008年旅游业数据统计表

  

⑴ 简要分析甲省旅游资源相对于乙省的比较优势。

⑵ 分析乙省旅游业比甲省收入高的主要原因

⑶ 分析甲省2008年旅游收入明显下降的原因,并从自然方面分析夏季到甲省旅游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B题:【自然灾害】

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给我国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结合历史上(1951-1994年)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的冬季冷冻灾害频次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冬季鄱阳湖地区冻害发生频次约为________;图中A.B及周边地区夏季常出现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试分析其成因。

⑵ 图中B.C两地比较,冬季冻害严重的是________,试从地形、气候、作物等角度分析此地冻害严重的原因。

C题:【环境保护】

下图示意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 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

⑵ 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届辽宁省铁岭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A题:(10分)【旅游地理】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甲、乙两省份的重点旅游资源分布图

材料二 甲、乙两省份2008年旅游业数据统计表
  
⑴ 简要分析甲省旅游资源相对于乙省的比较优势。(4分)
⑵ 分析乙省旅游业比甲省收入高的主要原因(4分)
⑶ 分析甲省2008年旅游收入明显下降的原因,并从自然方面分析夏季到甲省旅游应注意的安全问题。(2分)
B题:(10分)【自然灾害】
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给我国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结合历史上(1951-1994年)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的冬季冷冻灾害频次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冬季鄱阳湖地区冻害发生频次约为________;(2分)图中A.B及周边地区夏季常出现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试分析其成因。(3分)
⑵ 图中B.C两地比较,冬季冻害严重的是________,(2分)试从地形、气候、作物等角度分析此地冻害严重的原因。(3分)
C题:(10分)【环境保护】
下图示意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 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5分)
⑵ 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铁岭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A题:(10分)【旅游地理】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甲、乙两省份的重点旅游资源分布图

材料二  甲、乙两省份2008年旅游业数据统计表

  

⑴ 简要分析甲省旅游资源相对于乙省的比较优势。(4分)

⑵ 分析乙省旅游业比甲省收入高的主要原因(4分)

⑶ 分析甲省2008年旅游收入明显下降的原因,并从自然方面分析夏季到甲省旅游应注意的安全问题。(2分)

B题:(10分)【自然灾害】

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给我国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结合历史上(1951-1994年)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的冬季冷冻灾害频次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冬季鄱阳湖地区冻害发生频次约为________;(2分)图中A.B及周边地区夏季常出现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试分析其成因。(3分)

⑵ 图中B.C两地比较,冬季冻害严重的是________,(2分)试从地形、气候、作物等角度分析此地冻害严重的原因。(3分)

C题:(10分)【环境保护】

下图示意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 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5分)

⑵ 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A题:(10分)【旅游地理】

诗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描写的是中外闻名的钱塘江大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观赏这一天下奇观?(2分)

(2)分析其形成主要原因。(8分)

B题:(10分)【自然灾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当地时间2010年9月4日凌晨,新西兰南岛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据悉,地震造成多人受伤,其中只有2人伤势较重,但没有造成人员死亡。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将此次“零死亡”大地震称为“奇迹”。

材料二: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点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公里。海地总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终可能“超过10万人”,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1)新西兰每年发生万余次地震,说明新西兰地震多发的原因。(2分)

(2)对比分析新西兰南岛此次“零死亡”而海地地震造成如此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8分)

C题:【环境保护】

材料一:从2010年2月开始,中国将通过卫星遥感图片执法检查,就耕地保护等土地管理问题对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根据“15号令”,凡是地方违法违规土地面积占当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5%以上者,将被追究责任,包括主要负责人记大过、降级或撤职。

材料二: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几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多亩。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仅占1/3。

(1) 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4分)

(2) 简要分析我国应该如何保护耕地资源?(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