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的变化情况绘成简图。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可能反映学校所在第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时

A. 该学校所在地天然气炎热 B. 太阳在地球上折射点将北移

C. 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D. 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二4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A、B、C三个平原地区,判断回答问题。

1.比较A、B、C三个平原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

A. 光照丰富,雨热同期 B. 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 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 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2.导致B所在区域图西部荒漠化速度快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耕作与放牧的粗放 B. 远离海洋,降水少,风蚀严重

C. 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D. 毁林和开垦草原现象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江苏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茶蕴含着中华文化,江苏绿茶享誉海内外。下左图表示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下右图是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江苏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 )

①洪泽湖周边地区 ②太湖周边地区

③沿江地区 ④沿海地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高山出好茶”,江苏名茶也多产于丘陵山地,主要原因是( )

①山地易排水 ②山地日照充足

③山地风力大 ④山地云雾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山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地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气压带代表

A. 极地高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赤道低气压带 D. 副热带高气压带

2.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 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

B. 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 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

D. 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山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不能正确表示热力环流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山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极光是被公认为是地球上最壮观的三大天文奇观之一,受到全世界天文爱好者和摄影家的追捧。2013年是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极光活动业达到高峰。为让更多天文爱好者和公众有机会欣赏这一天文现象,中国科学院天文科普网络委员会、上海天文台观测团赴加拿大黄刀镇(北纬62.3°)进行极光观测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可能出现在

A. 2014年 B. 2019年 C. 2024年 D. 2037年

2.中国天文爱好者到加拿大黄刀镇极光观测活动,主要是由于黄刀镇

A. 观测技术先进 B. 纬度高 C. 黑夜灯光稀少 D. 晴朗天气多

3.关于极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极光只出现在寒带 B. 极光发生在光球层

C. 极光是太阳活动的标志 D. 极光是太阳风袭击高层大气、大气电离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调查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分布图(单位:m),回答下面小问题。

1.按照图中的水库大坝设计(坝顶的图上距离约为0.5厘米),则坝顶长和最大坝高(坝顶到坝底)分别大约是( )

A. 500米 110米 B. 50米 98米 C. 500米 98米 D. 50米 110米

2.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E点可以观察到车站N B. 铁路沿山脊线延伸

C. E、F、G的海拔在750米以上、800米以下 D. 若陡崖在水库大坝正南方,水库大坝处河流由东向西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

A. 5月1日 B. 7月1日 C. 8月1日 D. 10月1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宁夏银川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右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依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古代中国的商船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中国的商船一般选择夏季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出发,冬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

B. 当夏季航行到索马里附近海域时发现此处水温较低,且海面上有大量的捕鱼的渔船

C. 当他们顺风由中国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发现正午日影位于南侧

D. 返航时途经加尔各答可以大量购置棉花,带回国内

2.建设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

①冻土广布,气候寒冷;②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③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

④沙漠广布,气候恶劣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列关于沿线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变化可信的是

①产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地区集聚;②基础设施投资增大,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系统更完善;③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④欧洲国家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亚欧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