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地球公转的过程中,距太阳最近的时间是_______节气A. 清明 B. 小暑 C. 秋分 D. 小寒

2.与立冬白昼时间最接近的节气是( )A. 立春 B. 立夏 C. 立秋 D. 小雪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高二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现象的产生,主要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①鸽子飞行失踪 ②无线电短波通讯出现短暂的中断 ③狮子座流星雨 ④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 ⑤两极地区美丽"极光"的产生 ⑥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③④⑥ D. 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6年4月14日日本熊本县发生了6.5级地震,16日发生了7.3级地震,随后发生多次余震。回答下列各题。

1.日本各岛多地震的原因是

A.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B. 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C. 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D. 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2.熊本县东南邻县宫崎县日向市出产一种多孔而轻量型园艺用土一一日向石,和其他栽培用土混合可以提高介质排水性,日向石不容易粉碎,适合作为盆栽植物的表面装饰土。从成因上看日向石最可能属于

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变质岩 D. 沉积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大洲沿900经线局部地区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大洲为( )

A. 亚洲 B. 大洋洲 C. 北美洲 D. 南美洲

2.甲海域沿岸( )

A. 有暖流流经 B. 有著名渔场 C. 多温带气旋活动 D. 多火山地震灾害

3.棉花生长条件较优越的地区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200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的地形主要为( )

A. 高原 B. 平原 C. 山地 D. 丘陵

2.河流的流向为( )

A. 西南向东北 B. 自西向东 C. 东北向西南 D. 自东向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河北省藁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 )

A. 德干高原 B. 巴西高原 C. 黄土高原 D. 伊朗高原

2.甲、乙两地可能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分别是( )

A. 咖啡、甜菜 B. 花生、咖啡 C. 甜菜、亚麻 D. 亚麻、花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河北省藁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地区多次地震的震中到海岸线的距离与震源深度的关系。图中纵坐标为震源深度,横坐标表示震中到海岸线的距离,其中0表示的是海岸线位置,-800表示震中位于海岸线以西800km,200表示震中位于海岸线以东200km,图中的点表示各次地震的震源位置。回答下列各题。

1.总体看,震中到海岸线的距离与震源深度关系是( )

①在海岸线的西侧,震中离海岸线越远,震源越深②在海岸线的东侧,震中离海岸线越远,震源越深③在海岸线的东侧,震源深度限于一定的范围内④在海岸线的西侧,震中到海岸线距离与震源深度关系不明确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对这种震源分布特征的合理解释是( )

A. 大洋板块发生了张裂运动 B. 大陆板块内部发生了张裂运动

C.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D. 大洋板块俯冲至大陆板块之下

3.符合这种震源分布特征的板块活动可发生在( )

①太平洋西部岛弧 ②北美大陆西海岸 ③北美大陆东海岸 ④南美大陆东海岸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地理试卷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我国北方某城郊一小型大棚蔬菜生产模式,棚顶用塑料薄膜密封,背面是冬季用以御寒和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唯一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春节期间,大棚内的蔬菜上市时,发现b处附近的蔬菜长势明显不如a处,但口感却优于a处,原因是(  )

①a处土壤条件好  ②b处水分条件好

③a处热量条件好  ④b处通风条件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人类历史早期,西亚两河流域曾经是林木繁茂、经济昌盛的古代文明中心。后来由于森林被大范围破坏,生态环境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一事实说明

A.自然资源可再生与非可再生的分类是绝对的

B.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森林资源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C.多数非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

D.多数可再生资源,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为非可再生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