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2521日,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包括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陕西省渭南市)。据悉,这是我国唯一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江苏、上海等地的眼镜、皮具、模具、机械、纺织、服装等生产企业已经将部分产业转移至该地区生产和加工。下图为黄河金三角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把该示范区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与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结合材料,分析上述产业转移至该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1)该示范区及其附近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科技力量比较雄厚;交通便利且有国家政策支持。

(2)能源资源丰富,原材料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廉价,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等。

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地区及其附近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如山西大同、阳泉、平朔的煤田,陕西、内蒙古与山西交界附近的准格尔、东胜、神府煤田,河南省焦作、义马煤田等;该地区人口密集,城市众多,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该地区科技力量比较雄厚,本地区的中心城市西安、郑州、太原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并且邻近首都北京,可以获得科技力量支持;重工业、航空航天科技工业、煤化学工业、铝业、棉纺织工业发达;市场前景广阔;交通运输便利;有国家政策支持等。江苏、上海等地的一些产业转移至黄河金三角地带,主要是因为该地区能源、原材料、劳动力丰富以及有国家政策支持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专题训练 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徐霞客5155岁旅行路线示意图回答题。

1.下图为某一地段的地形剖面图该剖面图的位置是 (  )

A宜良河池B.长沙南昌

C杭州上海D.江阴南昌

2.对上题图中所示地貌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  )

A流水堆积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专题训练 人口城市与交通(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2814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0.5》显示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到了51.27%;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常住人口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结合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表回答题。

时间()

城市人口数量(亿)

城市人口比重(%)

1978

1.72

17.9

1989

2.95

25.7

2001

4.80

37.66

2011

6.91

51.27

1. 有关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1978年处于初期阶段B1989年处于中期阶段

C2001年处于后期阶段D2011年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2.通过上面数据可以判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的数量 (   )

A一直在增加 B.一直在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3.我国城市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A城乡人口的出生率不同 B.城乡人口的死亡率不同

C城乡直接的经济联系 D.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三轮复习专题十四交通(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上海大力推进产业布局退二进三”(第二产业向郊区扩散,第三产业向中心城区集聚),并在郊区建设了金桥出口加工区、临港装备制造业基地等临港型工业集聚区。图甲为上海港主港区位迁移示意图。图乙为长江下游大通站19982008年输沙量变化图。

(1)简述19982008年长江大通站输沙量变化的总体趋势,并解释主要原因。

(2)说明上海港主港区位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三轮复习专题十六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北欧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2)指出甲、乙两地自然带类型及导致差异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三轮复习专题十人口(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及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710日在武汉纪念世界人口日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我国人口发展正在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在上海、大连等大都市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在中西部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等现象。

材料二 见下图。

(1)从中国人口金字塔中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有ABC三个明显低谷,试简要说明其中B低谷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简要描述材料一中提到后人口转变时期的人口增长特征是什么?(用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来描述)并指出当前我国人口的增长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三轮复习专题十五人地协调发展(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为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内涵图。图中X表示经济发展水平,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保护强度四种关系模式。据此回答题。

1.所示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 B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

C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 D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

2.图中所示模式与目前非洲国家状况相符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三轮复习专题十七区域环境建设和资源综合开发(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黄河中游地区支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据图分析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发挥了哪些巨大作用。

(2)读图分析三门峡水利枢纽对渭河平原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三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晋南某地等高线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两地所在的地形,并说明判断理由。

(2)在图中画出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

(3)甲、乙、丙三个乡村聚落,最有可能发育为城市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