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我国政府推动西部地区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④发挥地区资源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山东省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模拟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自然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造成牛栏江发生山体塌方形成堰塞湖,距离下游的鲁甸县龙头山镇仅8.2公里。下图为牛栏江堰塞湖图。

从地形、地质条件分析牛栏江堰塞湖形成原因及堰塞湖形成后的应对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成都龙泉驿第一中学校高一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亚洲季风和季风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季风的原因只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西南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是造成南亚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

C.我国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北冰洋

D.在夏季风强盛的年份,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南涝北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成都龙泉驿第一中学校高二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所示区域为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下列各题。

1.R、Q 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800 米 B.900 米 C.1000 米 D.1100 米

2.M、N、P、Q 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M、N B.M、P C.M、Q D.P、Q

3.若在 Q 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

A.风沙 B.洪涝 C.滑坡 D.寒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内蒙古东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内蒙古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出电力和输出焦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内蒙古在开采煤炭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2)简述电力输出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

(3)在开发利用煤炭的过程中应采取什么环保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东北地区不是我国重要的( )

A.商品粮基地 B.林业生产基地 C.畜牧业生产基地 D.商品棉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亚马孙流域分布着面积很广的雨林,回答下列各题。

1.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

A. 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C. 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 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2.亚马孙雨林破坏严重,关于破坏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度的迁移农业 B.商业性伐木C.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D.建立自然保护区

3.对于雨林的未来,应坚持的观点是( )

A.一边开发,一边保护 B.首先开发,再作保护

C.保护第一并进行保护性开发 D.不能开发,禁止人类在林区任何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唐山开滦第二中学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A. a增强 B. b增强

C. c减弱 D. d减弱

2.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A. 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 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C. 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D. 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A. 流量下降 B. 流速减小

C. 含沙量增加 D. 流量会更加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天津市武清区等五区县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成昆铁路是上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一条重要铁路。近年来,国家开始规划修建成昆铁路复线。下图为老成昆铁路的某部分路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图中铁路布线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势起伏 B.城镇分布 C.耕地分布 D.河流走向

2.成昆铁路复线与老成昆线基本一致,但部分路段将裁弯取直,其主要目的是( )

A.促进沿线地区的发展

B.降低铁路建设的难度

C.提高列车运行的速度

D.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