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作为一个国家首都而专门兴建的城市是


  1. A.
    巴西利亚、伊斯兰堡、雅典、罗马
  2. B.
    巴西利亚、伊斯兰堡、华盛顿、堪培拉
  3. C.
    麦地那、梵蒂冈、华盛顿、堪培拉
  4. D.
    里约热内卢、卡拉奇、纽约、悉尼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金版1+1同步双测 高一地理下 题型:013

作为一个国家首都而专门兴建的城市是

[  ]

A.巴西利亚、伊斯兰堡、雅典、罗马

B.巴西利亚、伊斯兰堡、华盛顿、堪培拉

C.麦地那、梵蒂冈、华盛顿、堪培拉

D.里约热内卢、卡拉奇、纽约、悉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04级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历史试题 题型:013

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回答下题。

(1)

近代工业无产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条件是

[  ]

A.

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手工工场的兴起

D.

工业资产阶级的诞生

(2)

英国历史上无产阶级成立的最早的工会组织是

[  ]

A.

纺织工会“全国总联合会”

B.

“伦敦工人协会”

C.

第一国际

D.

全国宪章联合会

(3)

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以下各项对于“独立”含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工人阶级已经意识到自身是作为一个独立阶级而存在

B.

工人阶级已经提出了自己独立的政治要求和主张

C.

工人阶级在斗争中不再追随资产阶级居从属地位

D.

工人阶级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4)

提出“不能工作而生,毋宁战斗而死”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口号、被马克思称作“现代社会两大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的工人起义是

[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D.

法国六月起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上海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新华网北京11月27日电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11月17日至26日出席了在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国家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哥斯达黎加、古巴、秘鲁、希腊进行了国事访问。

材料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3日下午在秘鲁首都利马(12°S,77°W)闭幕,各成员领导人或代表在会后发表的《利马宣言》中呼吁推动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这份以本次会议主题“亚太发展的新承诺”为题的宣言指出,能否成功应对气候变化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福祉。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各方应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国际合作全面予以应对。 宣言欢迎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并赞赏中国为该网络提供更多资金支持的承诺。宣言还支持开展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和能力建设,鼓励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宣言还承诺致力于采取实际行动,在2009年联合国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公平、有效的2012年后气候变化国际安排。

(1)《利马宣言》中呼吁应对气候变化,该气候变化是指当今全球面临          的环境问题,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排放越来越多的    等气体,产生       效应。请你从国际视角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2分)

(2)根据利马的地理位置(经纬度等)和终年干燥的特点,判断其气候类型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极地气候

(3)秘鲁渔场的形成与秘鲁寒流有关,流经秘鲁海区的洋流属于(     )

A.风海流    B.密度流    C.涌升流    D.暖流

(4)导致近几十年来秘鲁附近海区渔场某些年份捕获量锐减的主要因素是(     )

A.环太平洋地震频发  B.厄尔尼诺现象 C.沿岸酸雨危害加剧  D.热带风暴肆虐

(5)根据秘鲁的地理位置判断,利马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比北京      (大/小),利马的气温年变化幅度比北京      (大/小)。

(6)胡主席出访的国家希腊位于欧洲     沿岸。希腊冬季受南移的    带影响降水较多而湿润,夏季受北移的     带影响降水较少而干燥。冬雨夏干的气候特征适合橄榄树的生长,橄榄树是希腊的象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5月,劳尔·普雷维什在其《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拉丁美洲,现实正在削弱陈旧的国际分工格局,这种格局在19世纪获得了很大的重要性,而且作为一种理论概念,直到最近仍继续发挥着相当大的影响。在这种格局下,落到拉丁美洲这个世界经济体系外围部分的专门任务是为大的工业中心生产粮食和原材料。” “从历史上说,技术进步的传播一直是不平等的,这有助于使世界经济因为收入增长结果的不同而划分成中心和从事初级产品生产的外围。”

材料二:对于每一个国家(尤其是“外围”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现实,说到底还只是一个外部条件。“外围”国家的经济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国内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一些起步较晚的国家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加速和知识经济的机遇,获得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从而逐步摆脱了“外围”地位,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次外围”,乃至“中心”。

材料三:世界体系的核心、次外围、外围的动态变化图[(a)1795年; (b) 1895年;(c)1995年]

⑴(2分)1795年,属于世界体系核心的国家和地区有:(多选)

A.美国    B.英国    C.葡萄牙    D.西班牙    E.法国    F.德国

⑵(2分)到1895~1995年间,抓住机遇成为新的世界体系核心的亚太国家和地区有:(多选)A.美国    B.俄罗斯    C.加拿大    D.日本    E.中国    F.澳大利亚

⑶(6分)结合材料分析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摆脱在国际格局中的不利地位,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