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我国古丝绸之路上某区域水资源利用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一湖泊为咸水湖,结合图示说明其形成原因。

(2)分析图中河流对平原形成的影响。

(3)简述图示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

【答案】(1)地处沙漠地区,湖泊为内流湖,没有径流流出。河流将盐分带入湖泊,湖水蒸发,湖泊盐度上升,形成咸水湖。

(2)河流从上游携带了大量沙石,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地形变得平缓,流速减缓,沙石大量沉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

(3)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河流上修建水库;节约用水;农田灌溉采用先进的滴灌、喷灌。

【解析】

考查咸水湖的形成原因,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资源的合理利用措施。

(1)读图可知图中湖泊位于内陆沙漠边缘,没有径流流出河流最终不与海洋相通,参与陆地内循环河流将盐分物质带入湖泊,随着湖水蒸发,湖泊中盐分物质累积,盐度逐渐上升,形成咸水湖

(2)本题考查重点是河流对平原形成的影响,考查的是河流地貌的成因,图中平原位于山前,地貌类型是冲积扇,河流从上游携带了大量沙石,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区)流速减缓,沙石大量沉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

(3)图示地区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资源短缺,因此要协调上中下游的用水关系,节约用水,如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采用滴灌喷灌技术、种植耐旱作物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海水透明度表示的是海水的能见度,数值越大,透明度越高。下图示意某海域8月海水透明度 (米)等值线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甲点海域海水等透明度数值可能是

A. 12 B. 14 C. 16 D. 17

2】【2甲海域东北部海水等透明度线较西南部密集的主要原因是东北部海域

A. 海半线更曲折 B. 污染物排放更多

C. 海域水深更深 D. 海底坡度更缓

3】【3此季节该海域海水透明度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气候 B. 海陆位置 C. 洋流 D. 大陆轮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游客在日记中记录:这里的日出真早,北京时间2:15就已经是白天了,不愧为我国“东方第一镇”。这个边境小镇的市场上,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进行木材、大豆、小麦等交易。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位于(  )

A. ①图 B. ②图 C. ③图 D. ④图

2依据日记内容判断,当时的季节是(  )

A. 冬季 B. 春季 C. 夏季 D. 秋季

3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的邻国是(  )

A. 朝鲜 B. 俄罗斯 C. 蒙古 D. 韩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注:1月和7月等温距相同)。

1对该区域7月份等温线走向影响最大的是(  )

A. 纬度位置 B. 地形 C. 洋流 D. 海陆位置

2M地的气温年较差可能是(  )

A. 26℃ B. 24℃ C. 22℃ D. 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某地沿27°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及垂直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塑造图中山谷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 B. 冰川侵蚀 C. 流水侵蚀 D. 地壳运动

2该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位置及主要区位条件分别是

A. 南坡山麓地带,水热条件优越 B. 东坡山麓地带,降水更丰富

C. 北坡山麓地带,阴凉、土壤水分足 D. 西坡山麓地带,水热条件好

3该地山脉走向为(  )

A. 西北—东南走向 B. 东—西走向 C. 南—北走向 D. 东北—西南走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博斯腾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该湖西部沿岸淡水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目前,博斯腾湖已有天鹅、麻雁、白鹭、水鸭子等各种鸟禽达120多种,每年春季它们.都来到美丽的博斯腾湖,在这里繁衍生息。湖水、芦苇、各类水禽鸟类与大自然形成了完美和谐的自然景观。(如图)

(1)比较博斯腾湖湖床西、北部与东、南部坡度的差异并说出判断依据。

(2)分析博斯腾湖西部沿岸淡水芦苇较东岸多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西北地区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  )

A. 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林还草 B. 实施人工降雨

C.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 D. 发展立体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山体效应是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2)简述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概述沿40°N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7月1日以来,强势高温长期霸居我国各大城市,其高温日数、覆盖范围、高温强度均超越史上最重的2003年,成为1951年以来最强高温。回答下列各题。

1城市高温产生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 B. 热岛效应不断增强 C. 旱情严重 D. 全球变暖

2高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导致旱灾严重 B. 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C. 高温使农作物复种指数增加,提高单产 D. 高温导致病虫害减少,提高作物品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