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亚洲某月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图所示为北半球 ______ 季。

(2)B处风向为 ______ ,成因是 ______ ,这类季风在 ______ (地区)最为典型;A处风向为 ______ ,成因是 ______ 。

(3)受图中季风影响的地区,由于 ______ ,使得该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对农作物的生长威胁很大,应对策略主要是 ______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面沿海钢铁厂海水淡化流程图,完成下题。

1.海水淡化的浓盐水直接排入海洋,最可能导致

A.湿地萎缩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土地荒漠化 D.水土流失

2.钢铁厂余热蒸汽用于海水淡化,主要有利于

A.增加流通环节 B.增加浓盐水

C.减少工业联系 D.降低能源消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浦江县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沃克环流” 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面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纬圈热力环流。读正常年份“沃克环流”示意图,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处洋面气压高于乙处

B.图示赤道太平洋水温分布东高西低

C.甲处盛行风的成因与副极地低压和副热带高压有关

D.乙处暴雨频繁、台风活跃和云层厚密与气流下沉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河南周口锦城高中高三上期第一次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非常细小的固体颗粒物,直径多在2.5微米(PM2.5)以下,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读“2014年10月9-13日北京天气及大气质量”(表),回答下列问题。

日期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风、阴晴等

大气中PM2.5浓度(微克/每立方米)

10月9日 

22

14

微风、霾

330

10月10日 

21

13

微风转北风三四级,霾

299

10月11日 

19

8

多云转晴,阵雨,北风四、五级,霾

177

10月12日 

18

6

阴转晴、微风

8

10月13日 

18

4

晴、微风

30

1.10月12日大气中PM2.5浓度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11日出现阵雨,利于降尘 ②11日风力较大,利于吹散污染物

③12日气温升高,对流旺盛 ④12日阴转晴,气压降低,气流上升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本次霾的物质主要来自

①工业生产 ②汽车尾气 ③沙尘暴 ④煤炭的燃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 10月9日,市民

①适宜户外身体锻炼 ②尽量减少外出

③外出时戴专用口罩 ④外出时增添厚衣物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河南周口锦城高中高三上期第一次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西南某地区将山区和丘陵地区局部的平地称为“坪”,“坪”也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读右面“我国西南某地局部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N地的最高海拔可能为

A.385米 B.395米 C.405米 D.415米

2.图示各村村名中可能有“坪”字的是

A.①村 B.②村 C.③村 D.④村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乡地处R、S两条河流的分水岭

B.①村位于R河流的源头,水运便利

C.②村比③村服务范围小,服务等级高

D.图中所示公路,M至④间起伏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宿迁市三校高三9月学情调研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面北半球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在B山设计了CB、DB两条上山公路线。

根据等高线图判断,沿 ______ 线修建公路比较合理,理由是 ______ 。

(2)G城是化学工业城市,在图中甲、乙两处建立一个疗养院,以 ______ 处较好,理由是 ______ 。

(3)下面四组图分别是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

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请分析M点在①②③④四图中的地形类型:

①是 ______ ,②是 ______ 地形,③是 ______ 地形,④是 ______ 地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宿迁市三校高三9月学情调研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B.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C.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D.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2.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

C.氯氟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

D.大气的保温效应加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湖北省黄石市高三9月调研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某城市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此类城市较普遍存在的地区是

A.东亚 B.南美

C.西欧 D.北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右图示意东亚195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状况。读图,完成各题。

1.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2.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

A.夏季风逐年增强 B.夏季风逐年减弱

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