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此图说明该地区

A. 城市化水平很高B. 城市人口为2500

C. 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D. 人口密度大

2此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A. 中国B. 印度C. 英国D. 俄罗斯

【答案】

1A

2C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水平和世界各国城市化的差异。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总人口是2500万,逆城市化现象需根据动态城市人口变化来判断,人口密度大还要根据面积大小计算;根据图中农村和城市人人口,可以计算出该地城市人口的比重是90%,所以城市化水平高,A正确。

2该地城市人口的比重是90%,所以城市化水平高,是发达国家的特征。其中英国工业化起步早,水平高。中国、印度、俄罗斯人口总数都超过了1亿。C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据所学知识说出即可,难度一般。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城市

A. I 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 II 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 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D. IV 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2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建设民俗博物馆B. 划定耕地保护区

C. 增加种植业投入D. 扩大卫星城规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维度相当,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A. 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主要与①有关

B. 四川盆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小,主要与②有关

C. 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主要与③有关

D. 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主要与④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表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图①中甲表示的是__________国家,这类国家的城市化特点是__________

(2)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很不平衡,一部分是南美洲国家具有“__________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而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则表现为“__________城市化”。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首要标志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东北地区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平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生产特点是____。

(2)图中虚线框内地区的工业结构特点是____。

(3)A地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农业生产过程中最易出现环境问题是____。

(4)该地区的黑土正在悄无声息的一年一年变薄,请你为保护黑土出谋划策。

(5)与长江相比,松花江航运价值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流动人口是指离开该地区到其它地方居住的户籍人口。流动人口的主要人员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为城市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太原市经济总量在不断攀升,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但是产业结构 “重化”现象突出。国民经济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仍然高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发展速度远大于轻工业。工业产值中高能耗的工业部门如有色冶金工业、能源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为太原市的主要支柱产业。下图所示太原市能源消耗总量图(1999年--2013年)。

材料二: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地处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地形特点是西、北、东 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汾河纵穿市区中心。太原属于半湿润地区,年均降水量在 456毫米左右。交通枢纽中心,是通往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也是内陆地区和山东沿海港区的 枢纽。基础设施完善。文化底蕴深厚。长期以来一直是人口迁入与流入的重要城市。如下表所示的太原市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1)根据材料,描述太原市1999年一2013年能源消耗总量的变化特点。

(2)分析太原市常住人口的结构特征。

(3)从人口容量的角度,分析太原市人口承载力较大的原因。

(4)人口流入使太原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归纳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们可用观测日影的方法来测量所在地的纬度。如左图所示,OL为当地一竖立直杆,OP和OQ是某日不同时刻OL的日影,右图中两条曲线分别示意某两地3月份到7月份的昼长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1】【1直杆所在地的纬度

A. 80°S B. 80°N C. 75°S D. 75°N

2】【2观测当日①、②两地昼长分别约为

A. 8小时 14小时30分 B. 10小时 13小时30分

C. 16小时 9小时30分 D. 17小时 10小 时3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于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下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月球探测器着陆时,美国旧金山(西五区)的时间为(  )

A. 2日7时23分B. 2日21时26分

C. 3日13时23分D. 3日23时26分

2“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当日,地球位于图1中的(  )

A. ①点附近B. ②点附近

C. ③点附近D. ④点附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提出将足球场大小的氮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的温度。据此并结合下图(数码代表各种辐射),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辐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中能量最强的是紫外线 B. ②是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

C. ③一般只出现在夜晚 D. ④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2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拉会使( )

A. 到达地面的①减弱 B. 被大气吸收的②减弱

C. 到达地面的③减弱 D. 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增强

3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A. 光照增强 B. 水土流失加重 C. 气候变暖 D. 降水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