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中,a点位于30°N,b点位于30°S,角aoc=45°,C点位于400W经线上。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图中a、b、c三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b两点线速度相等 B. a、b两点地方时相同

C. a、b两点角速度相等 D. b、c两点地方时相同

2.a点经度为

A. 85°W B. O° C. 5°E D. 40°E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安徽省淮北市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按照图中字母顺序将“①色暗、肥沃的土壤、②地理位置、③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填入,顺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2.该地区森林面积锐减对本地区的土壤和河流的影响主要有( )

①土壤腐殖质增多

②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③河流含沙量减小

④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城市发展过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城市最初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河流 D. 资源

2.促进该城市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交通 D. 市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下图为“赤马山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某班学生计划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从A、B两地沿线路①②进行考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点位于B点的________方向。

(2)图中C、D两地分别是两个小组的考察点,C、D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在图中①②两条考察路线中,考察小组沿着山脊前进的是________路线,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_路线。

(4)若甲、乙两处形成一条河流,则这条河最可能出现在________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南极洲和北冰洋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是世界上最小的大洲和大洋 B.极圈内均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出现

C.北冰洋比南极洲更冷 D.南极洲阴雨天气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1.如果在图中由甲至乙绘制一幅地形剖面图,其中最低处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A. 200米 B. 300米

C. 260米 D. 320米

2.如果乙地在丙地的正西,则丁地在甲地的

A. 西北 B. 东北 C. 西南 D. 东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定州市高二4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舟山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亮点的普陀“新年祈福之旅”成为今年春节的短线游亮点。另据报道,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观光平台在2010年5月已投入使用。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钱塘江潮发生时,涛声似千军万马。从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看,钱塘江潮之美属于( )

A. 形象美 B. 色彩美 C. 声音美 D. 朦胧美

2.若某一游客想在观光平台上参观钱塘江大潮,欣赏这一景观时应( )

A. 选择观赏位置 B. 把握观赏时机

C. 抓住景观特色 D. 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3.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既借助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又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这样设计主要考虑哪种现象对大桥的影响( )

A. 海啸 B. 赤潮 C. 潮汐 D. 寒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宏志班)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市土地利用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三种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 ①—居住用地 ②—商业用地 ③—工业用地

B. ①—商业用地 ②—居住用地 ③—工业用地

C. ①—工业用地 ②—居住用地 ③—商业用地

D. ①—居住用地 ②—工业用地 ③—商业用地

2.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可发展服装加工业 B. 乙地可建设大型批发市场

C. 丙地可建设大型商务区 D. 交通线路布局非常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