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1月中旬以来,中国南方遭遇强冷空气,出现大范围降温、降雪、冻雨等恶劣天气,对公路、铁路交通,供电、供水,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材料二:北京时间2008年0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级大地震。宁夏、青海、甘肃、河南、山西、陕西、山东、云南、湖南、湖北、上海、重庆等省市均有震感。截至10月28日,汶川地震已造成69225人死亡,失踪17923人,受伤374640,受灾4624万人。

  材料三:2008年1月14日地面天气图

  材料四:汶川强震震中构造示意图

(1)

关于今春雪灾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极端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

B.

我国南方地区气温的距平值为正值(注:距平值为实际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差)

C.

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压槽活跃,导致西南暖湿气流带来充沛的水汽

D.

南下冷空气势力偏强,西北太平洋副高偏强偏北,冷暖空气交汇于长江中下

游及其以南地区

(2)

根据材料三分析,图中AB、CD两条虚线中,表示高压脊的是________,甲处的气压值约为________

(3)

结合材料二、四分析汶川地震损失惨重的自然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解析:

(2)

AB 1000-1005

(3)

  自然原因:汶川地震震级大达8.0级,震源深度浅,不足10千米;震区刚好位处世界著名的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上,地壳结构极不稳定;地震发生地区人口密集,城市分布;建筑物牢固程度不够。

  启示:加强地震的预报与监测;加强地质灾害预防知识的宣传;全民学习如何应对地质灾害,增强自我救助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地下水是我国北方地区及许多城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地下水的数量受储存条件和补给条件的限制,是随时间变化而又相对稳定的资源;地下水水质一般优于地表水。近20年来,在地下水开发利用方面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一些地下水开采区补给条件发生了变化,使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锐减;一些地区污水渗透加大及含盐浓度变化,使地下水质出现明显恶化;更有甚者,一些地区不顾地下水的承栽能力.盲目地集中开采,导致当地采补严重失衡,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发了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成)水入侵以及荒漠化加剧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材料2:中国各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台湾资料暂缺)。

(1)有利于地下水储存和分布的地质构造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是                                             

(3)与周边省区相比,贵州省地下水资源较贫乏,原因有               (填正确项字母)。

  A.降水稀少

  B.多山问盆地

  C.石灰岩广布,地下含水层少

  D.地下多暗河、溶洞

  E.地下水开采量大

(4)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今后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