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37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土地是人类各项活动的空间载体,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成为实现土地供需平衡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差异是造成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评价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指标是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投入程度和土地产出水平三大方面。
材料二 下左图为湖南省地形图,下右图为湖南省土地利用效率类型区划分布图。

(1)描述湖南省的地形特征。(6分)
(2)指出湖南省水灾严重的地区,并从水系特征方面加以分析。(10分)
(3)分析环洞庭湖区土地利用效率低于长株潭区的主要原因。(9分)
(4)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简述湘西地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措施。(12分)


(1)(6分)东部、南部和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2分),中部和北部多平原(2分);
地势东、南和西面高,中部和北部低(2分)。
(2)(10分)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位于环洞庭湖地区(或湖南省东北部)(2分)。
洞庭湖水系流域面积大,水系发达(2分);水系形状呈扇形,汇流集中(2分);上游多山区,落差大,汇流速度快(2分);下游洞庭湖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落差小,泄洪速度慢(2分)。
(3)(9分)环洞庭湖区地势明显低于长株潭区,易受洪涝灾害危害(3分);
(长株潭区拥有重要的铁路枢纽)环洞庭湖区的水陆交通网络较为落后,通达度较低;(3分);
环洞庭湖区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较低,经济较为落后(3分);
环洞庭湖区的城市等级较低,对区域内的辐射带动作用比较小。(3分)
(以上4点答对3点得9分)
(4)(12分)湘西地区山地众多,要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程度(3分);加大农业科技、资金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发展交通,改善农业基础条件(3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土地产出水平(3分),本区生态脆弱,要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合理退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3分)。

解析试题分析:
(1)地形特征描述主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起伏两方面去分析,结合图中等高线,从地形类型分析,东部、南部和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部和北部多平原;从地势起伏分析,地势东、南和西面高,中部和北部低。
(2)水灾严重的地区是地势低洼、易发生洪水的地区。从图中等高线和水系分布可判断为环洞庭湖地区。从水系特征分析易发生洪水的原因:洞庭湖水系流域面积大,水系发达,水多;水系形状呈扇形,汇流集中,排泄不畅,易形成洪水位;上游多山区,落差大,汇流速度快;而下游洞庭湖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落差小,泄洪速度慢,很容易发生洪水。
(3)结合图示,从土地利用种类多角度思考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对比两区的差异。从等高线分析,环洞庭湖区地势明显低于长株潭区,易受洪涝灾害危害,影响土地利用;从交通线路分析,环洞庭湖区的水陆交通网络较为落后,通达度较低,一是交通用地少,二是影响对土地开发利用;从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分析,环洞庭湖区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较低,经济较为落后,建筑用地较少;从城市等级分析,环洞庭湖区的城市等级较低,对区域内的辐射带动作用比较小,使土地利用率低。
(4)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湘西地区山地众多,要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程度,提高经济效益;加大农业科技、资金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发展交通,改善农业基础条件,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从环境可持续发展分析,该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要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合理退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水文灾害、区域经济发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材料1:“朝鲜半岛示意图”。

材料2:韩国现有耕地面积178.2万公顷,人均耕地0.04公顷,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平原、丘陵地区。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8%。
材料3:中国出口农产品中韩国占前3位的商品。

商品
小麦
玉米
棉花
植物油
豆粕
鸡肉制品
烤鳗
水竹笋

中药材
排位
第1
第2
第2
第2
第3
第3
第3
第3
第3
第3
(1)朝鲜半岛的实际面积约为20万km2,在比例尺为1:10 000 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是(2分)        (  )
A.2 cm2         B.20 cm2
C.200 cm2     D.2×1 015 cm2
(2)根据材料1提供的信息,简述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朝鲜半岛河网稠密,但水系不对称,试分析其原因。(5分)
(3)一月份,半岛北部A山地和南部B地的温差高达20℃。请分析两地一月份温差大的原因。(4分)
(4)材料3表明,中国对韩国的农产品出口占据较大优势,请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28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青岛开幕的“胶莱人工海河论坛”上,有专家提出,从山东青岛的胶州湾到渤海的莱州湾,在胶莱河基础上拓宽、拓深,挖出仅次于苏伊士运河的"世界第二大人工海水运河"——胶莱人工运河。预计投资约1000亿元,通航后可以双向并行四艘船只,沟通渤海和黄海,实现渤海和黄海之间的水体交换。
材料二   胶莱运河示意图

材料三  李克强副总理在“十八大”中提到,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靠,要把城镇化放在现代化大趋势中来思考。下图分别为“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

(1)试从经济与生态环境两方面,对胶莱人工运河修建的利弊进行评价。(12分)
(2)结合材料三,分析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兴起有哪些共同的因素?(8分)
(3)一跨国电子集团将企业从青岛转移至郑州,试分析郑州吸引该企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及该企业转移后对青岛发展的影响。(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28分)读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左图为松花江流域水系示意图;右图为大庆市2009年及2013年产业结构统计图。

材料二:世界有三大黑土分布区:乌克兰大平原、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中国松辽流域和三江平原。
(1)简述嫩江干流东西两侧支流水系特征的差异。(6分)
(2)归纳世界黑土区的共同分布特征,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黑土形成的自然条件。(14分)
(3)简述大庆产业结构的变化,并就图中反映的产业结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方果农利用麦秸、稻草、玉米秆、杂草等有机物质,覆盖于树盘、树行(一行行果树)或全果园。覆盖厚度在15-20cm,一般连续覆盖3-4年为一个周期。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地,然后继续覆盖上述有机物质。利用自然生杂草和生草覆盖时,最好在夏季进行。
材料二 下图为某区域年太阳日照时数及苹果产地分布图。下表为不同苹果产区与最适宜区的气候资料。


材料三  B所在地区是我国苹果主产区之一。目前,该区红富士苹果栽培面积约占苹果总面积的60%,早、中熟品种面积偏低,致使成熟期过于集中;商品化处理仍以简单的手工分级为主,大部分采用土窖贮藏;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很难实现产、运、贮、销一体化。
(1)为什么利用自然生杂草和生草覆草最好选择在夏季?(2分)
(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种植苹果的区位选择在A地还是B地产生了争论。对此谈谈你的观点,并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理由。(4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出B地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4分)
(2)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26 分)近年来,呼伦贝尔和通辽等城市承接了山西、辽宁等地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为内蒙古部分地区含煤地层分布示意图

图乙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经度的植被(包括森林、草原和农作物)覆盖率的变化图丙为 2009—2013 年内蒙古、山西和全国煤炭产量统计。

(1)描述内蒙古地区含煤地层的空间分布状况和产量的变化特点。(6 分) 
(2)分析说明图乙所示的植被覆盖率空间变化的主要特点。(6分)
(3)指出图甲中甲地的植被状况,并推测甲地煤炭资源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8分)
(4)从生产联系的角度,分析呼伦贝尔和通辽两城市重点承接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的主要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6分)

(1)简析图中A、B两地同一自然景观的不同成因。(10分)
坐落在B岛北部文莱河河湾处的水中高脚木屋——“水屋”(如图19所示)是当地传统民居。屋子地板高出水面约2米,高水位时伸手可及水面。
(2)指出水屋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8分)森林有重要的环境保护作用。
(3)比较同强度的暴雨条件下,流域内森林砍伐前后河流流量与含沙量的变化并分析原因。(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0年,巴西总统为了解决该国人口分布不均和东北部的贫困问题,决定开发亚马孙地区。这一决策使该地区大量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1969~1975年,巴西中西部和亚马孙地区的森林被毁掉了11万多平方千米,巴西的森林面积同400年前相比,整整减少了一半。
材料二


(1)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2)根据水循环原理,由于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直接导致乙图中水循环哪个环节(写字母)发生变化,推测将来亚马孙河的水文特征如何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