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示意某日地球光照状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表示昼半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该日北半球的节气及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2)分析比较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昼长。

(3)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计算该日丙地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应当调节的大小。

【答案】(1)夏至。(23°26'N,180°)。

(2)该日南、北极圈之间越往北昼越长,三地由南向北排序为乙、甲、丙,昼长由短到长。

(3)因为该日丙地正午太阳高度H=90°-23°26',而α=90°-H,所以α=23°26'。

【解析】

(1)图示南极圈内是极夜现象,北极圈内应是极昼现象,该日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图中位于夜半球中间的经线是0°经线,时刻是0点,则直射经线是180°经线,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N,180°)。

(2)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之间越往北昼越长。根据图示纬度,三地由南向北昼长由短到长,排序为乙、甲、丙。

(3)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该日丙地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板应与阳光垂直。根据公式,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丙地的纬度是0°,正午太阳高度H=90°-23°26',丙地的集热面板的倾角α=90°-H,计算出丙地倾角α=23°26'。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读图,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

B. 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

C. 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

D. 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该区域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小题。

1能表示出沿图中 MN 剖面线的手绘地形、地质剖面图的是

A. A B. B C. C D. D

2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

A. 水稻种植业 B. 畜牧业 C. 水产养殖业 D. 林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某日两地太阳高度变化,甲地位于30°N。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为

A. B. 10°S C. 10°N D. 20°N

2乙地纬度为

A. 20°S B. 20°N C. 40°S D. 40°N

3若未来一周内,R点高度逐渐降低,则

A. S点高度降低 B. Q点向右移动 C. T点向左移动 D. Q、T间距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7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 政局动荡 B. 生育观念

C. 产业结构 D. 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

A. 北美 B. 西亚 C. 西欧 D. 南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图中的MPMQ为部分晨昏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回答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此时的日期临近二分二至的________,而此时的北京时间是________,图中Q点地方时为________

2)此时上海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球此时极昼的分布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M点为晨线与昏线的交点,此后至春分阶段,该交点移动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

4)此时,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水稻优势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水稻优势区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  )

A. 雨热同期 B. 地形平坦

C. 土壤肥沃 D. 劳动力丰富

2东北逐步成为我国稻米优势区,其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条件改善 B. 机械化水平提高

C. 农业技术革新 D.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信息反映( )

A. 2015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持续下降

B. 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最多

C. 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联性

D. 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劳动力短缺

2针对未来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预测变化,我国政府应( )

①调整生育政策 ②推迟退休年龄 ③加大对外劳务输出 ④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