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江平原沼泽的形成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江平原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8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三江平原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8分)


(1)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2分)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分)季节性冻土融化;(2分)下层为永久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造成积水。(2分)
(2)矿产资源(煤炭、铁、金、石墨)丰富(2分);水源充足(2分);交通便利(2分);工业基础、协作条件较好(2分)。
(3)有利影响:年平均气温升高,导致三江平原地区的积温升高、无霜期延长,有利于农作物单产的提高、农作物品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6分)
不利影响:水旱灾害的发生频率提高。(2分)

解析试题分析:
(1)主要从降水和蒸发的关系、地形和排水的关系、冻土对下渗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三江平原纬度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积水;下层为永久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造成积水;季节性冻土融化等都是形成沼泽的主要原因。
(2)从图中可知该地矿产资源(煤炭、铁、金、石墨)丰富;河流纵横交错,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东北工业起步早,工业基础、协作条件较好;
(3)气候的变化对农业造成的影响可以分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有利影响:年平均气温升高,导致三江平原地区的积温升高、无霜期延长,有利于农作物单产的提高、农作物品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不利影响:水旱灾害的发生频率提高。
考点:该题考查三江平原沼泽的成因、工业发展的条件、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提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这里生态环境脆弱,切实保护三江源的生态环境。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青海省简图上甲、乙、丙三列山脉中表示“昆仑山脉”的是________,图中A、B、C三大江河,B是________,C是___________。(6分)
(2)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珠三角地区的先民将洼地挖深,“坭复四周为基,中凹下为塘,基六塘四,基种桑,塘蓄鱼,桑叶养蚕,蚕矢(粪)饲鱼,两利俱全,十倍于稼。”
清朝,丝鱼业达到鼎盛。顺德一带,咸同后,田多变基塘,获利较丰。史称“广纱甲天下”,特别是“粤缎之质密而匀,真色鲜华,光辉滑泽”,“粤纱,金陵苏杭皆不及也”,“广蚕岁七熟,闰则八熟”。蚕丝质量好坏与桑叶质量和气候有很大关系。下图为桑基鱼塘分布及模式.

(1)最初,基塘农业是被“逼”出来的,试分析该类农业出现之前不利的自然条件。(6分)
(2)分析“咸同后,田多变基塘”的原因。(6分)
(3)试从自然条件的差异分析“粤纱,金陵苏杭皆不及也”的原因。(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旅游地理
2013年10月初,全国各高速公路沿用往年暂行措施,部分景区也推出门票优惠
政策,出省游人数创历史新高,个别景区人满为患,拥堵不堪。
分析今年出省游人数创纪录的原因,并为景区拥堵问题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中的甲、乙、丙三幅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20分):

(1)丙图中的点,能正确反映乙地区降水特征的是          。(2分)
(2)评价甲地区发展河运的条件。(10分)
(3)甲地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哪一种?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乙地区相比,哪一个地区人口死亡率高,为什么?(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
读世界泥石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描述欧洲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征。B地区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多暴雨区,却是泥石流多发地,试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读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回答问题。(20分)

油莱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条件,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西起新疆,东至沿海各省,不论是青藏高原,还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总可以看到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
(1)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我国东南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解释其原因。(6分)
(2)描述油菜花开时间最晚的两个地区地形地势的共同特点。(6分)
(3)简要说明地形说明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环境保护 这些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 洞庭湖19世纪与20世纪水系图

(1) 简要分析上述材料所示问题及其与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相互关系 (6分)
(2)针对洞庭湖的变化趋势,请列举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 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石漠化是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贵州山区农村薪柴比例占生活能源比重较大。图甲为贵州石漠化面积百分比,表为山区坡度与土层厚度及侵蚀状况关系,图乙为贵州某小区域农业生产布局新颖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

表: 山区坡度与土层厚度及侵蚀状况关系表

坡度
100——15°
15°——25°
25°——35°
     >35°
有机质厚度(cm)
20
16
13
6
土层厚度(cm)
100
82
74
<30
土壤侵蚀量(t/k㎡a-1
285
3150
11700
>32000
(1)依据图甲和表中信息,归纳石漠化与地形高度、坡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6分)
(2)图乙中显示该地区发展沼气是解决农村生活能源的重要措施。说明该地农村发展沼气对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3分)
(3)分析图乙中大力建设水利设施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