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区域发展往往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随着资源开右授摸的不断扩大,人地关系也发生相应变化。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城市因资源开发利用而发展起来的是( )

A.大庆、攀枝花 B.巴黎、北京

C.纽约、上海 D.徐州、天津

2.区域发展过程中.人地关系出现明显不协调的时期是( )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3.关于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B.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

C.新兴工业部门不断产生 D.集聚效应减弱

 

1.A

2.B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

2.

3.因为在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导致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也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经济增长缓慢,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人地关系矛盾进一步加剧。

考点:该题考查区域发展的阶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横峰、弋阳、铅山、德兴四校高一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

A.耀斑爆发产生 B.太阳内部核裂变反应

C.黑子活动释放 D.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丰城中学上高四9月周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1959年-2009年秦岭北坡某河流域平均月降水量及月径流深度变化”,可知该流域

 

 

A.秋季干流水面达最宽             

B.径流量与降水量成正比

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D.植被破坏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二上第一次调研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 )

A.自然原因引起的 B.人为原因引起的

C.不良消费引起的 D.全球变暖引起的

2.图中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 )

A.流水作用强的地区 B.流水作用弱的地区

C.风力作用强的地区 D.风力作用弱的地区

3.该问题多发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 )

A.耕地面积广大 B.地广人稀

C.热量充足、光照强 D.光照强、温差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二上第一次调研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环境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展不仅指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包括生态环境的发展

B.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对环境的破坏

C.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解决环境问题

D.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对立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二上第一次调研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关于区域的类型理解正确的是( )

A.区域的类型只有两类,分别为均质区和功能区

B.高原区和平原区应该属于均质区,是根据地势的高低划分的

C.水田农业区是均质区,是根据自然要素进行划分的

D.功能区是由其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一上第一次调研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地球上沿赤道作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不发生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一上第一次调研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 )

A.23时56分4秒 B.24时

C.365日5时48分46秒 D.365日6时9分10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下列要求。(8分)

(1)写出下列自然区的名称:A ,B 。

(2)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形成的基础是( )

A.热量的差异 B.海陆位置的差异

C.地貌的差异 D.植被的差异

(3)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

A.土壤和植被 B.气候和地形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