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常遇到的天气现象是


  1. A.
    梅雨和伏旱
  2. B.
    台风和寒潮
  3. C.
    洪涝和旱灾
  4. D.
    狂风和暴雨
A
解析:
由于我国的季风气候,每年春季的时候暖湿的东南季风从南部登陆,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准静止锋,于是就产生梅雨天气;
直到东南季风到达我国的北方后,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到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就产生伏旱天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美国和日本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发达国家。

1.中、印、美、日四国人口现状相比较       (  )

A.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美国的人口密度最低

C.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                 

D.印度老龄人口比重最高

2.表1资料表明,那时             (  )

A.美国能源利用效率最高

B.日本能源利用效率在降低

C.印度能源利用效率及发展趋势均优于我国

D.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其他三国

表1: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次能源消费

     (20世纪80年代平均值)

中 国

日 本

印 度

美 国

消费量

(以美国为1)

2.3

0.47

1.3

1

年增长率(%)

-1.3

-3.1

+1.4

-2.2

3.当太阳直射点自赤道移至北回归线期间……………………………(  )

A.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

B.日本一直是雨季

C.印度大部分地区经历自雨季至旱季的变化

D.美国洛杉矶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

4.当伦敦为中午12时……………………………………………………(  )

A.美国处于黑夜,中、印、日三国都处于白天

B.美国处于白天,中、印、日三国都处于黑夜

C.中、印、日三国的日期比美国早一天

D.中、印、日、美四国的日期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届福建省三明二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海洋地理】依据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索马里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极度贫困人口占人口总数的43%。加上内战和大旱,1991年以来粮食几乎全靠国际救济。索马里附近海域海盗活动猖獗,平均每4天就有一艘船遭劫,严重威胁国际航运业的安全。
材料三:索马里沿岸洋流随盛行风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北印度洋盛行强大的西南季风,夏季风驱使表层海水向东北流去的速度快,表层暖水流走后,从邻近索马里半岛的深水盆地中升起较为冷的、含盐量较低的水团来补偿表层水,成为上升补偿流。
(1)判断夏季L洋流的方向,并分析其性质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6分)
(2)分析索马里海盗猖獗的主要原因。(9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15分)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列柱状图反映了我国1950—2009年间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干旱灾害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⑤对应的地区,并说出判断理由。(6分)
(2)针对我国旱灾损失严重的国情,说明国家应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9分)
【环境保护】(15分)
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2010年11月29日在墨西哥的著名国际海滨城市——坎昆开幕,本次会议再次聚焦温室气体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材料二:2009年世界部分国家生产和消费碳排放量的数量分布图。

(1)目前,美国、中国的CO2排放量高居世界前两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在坎昆气候大会上,中国近几年来“节能减排”的成效赢得国际社会的赞誉。我国在控制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方面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有哪些?(9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高三元月调研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完成⑴、⑵题。(20分)

材料一:2012年7月21日,北京经历了61年来最大强降雨,北京全市出现主要积水道路63处,积水30厘米以上路段30处。从二环到四环,大批道路严重积水,并造成部分路段交通受阻。随着大雨持续,多条环路陷入半瘫痪状态,大量汽车被淹。另据新浪网消息:我国“南涝北旱”格局改变,近年来华北地区年降水量逐年增多,近10年中有8年比常年偏多(截至2012年11月5日数据)。与此同时自2003年后,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少,一般较常年同期偏少1%—15%。持续近30年的“南涝北旱”格局初步显现转变趋势。

材料二:大气环流往往存在周期性变化,它的大气环流年代际变化(年代和年代之间的比较,每10年是一个年代)是造成区域性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

材料三:我国东部地区雨带位置如下图示。

中国雨带移动图

⑴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解释近十年来北涝南旱现象发生的原因。(10分)

⑵材料一所述现象给我国北方地区农业自然灾害防治、城市发展建设带来了哪些影响。(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福建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海洋地理】依据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索马里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极度贫困人口占人口总数的43%。加上内战和大旱,1991年以来粮食几乎全靠国际救济。索马里附近海域海盗活动猖獗,平均每4天就有一艘船遭劫,严重威胁国际航运业的安全。

材料三:索马里沿岸洋流随盛行风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北印度洋盛行强大的西南季风,夏季风驱使表层海水向东北流去的速度快,表层暖水流走后,从邻近索马里半岛的深水盆地中升起较为冷的、含盐量较低的水团来补偿表层水,成为上升补偿流。

(1)判断夏季L洋流的方向,并分析其性质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6分)

(2)分析索马里海盗猖獗的主要原因。(9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15分)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列柱状图反映了我国1950—2009年间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干旱灾害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⑤对应的地区,并说出判断理由。(6分)

(2)针对我国旱灾损失严重的国情,说明国家应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9分)

【环境保护】(15分)

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2010年11月29日在墨西哥的著名国际海滨城市——坎昆开幕,本次会议再次聚焦温室气体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材料二:2009年世界部分国家生产和消费碳排放量的数量分布图。

(1)目前,美国、中国的CO2排放量高居世界前两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在坎昆气候大会上,中国近几年来“节能减排”的成效赢得国际社会的赞誉。我国在控制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方面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有哪些?(9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右图“以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回答3—5题。

3、M处盛行风向为   (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4、若飞机以每小时1110千米的速度沿最短航线从 P点飞往Q点,大约要飞行   (        )

A、6小时    B、9小时    C、12小时   D、15小时

5、图示期间,以下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

A、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刮东南风

B、开普敦处于炎热干燥的季节

C、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