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将野生棉花作为农作物加以种植的是开创哈拉帕文明(范围见下图)的古印度达罗毗荼人。考古证据显示,哈拉帕人早在7 000年前就已经学会了怎样将棉花纺成棉布、制作成衣服和其他日用品。发展到17世纪末期,印度一度控制了全世界1/4的纺织品贸易。但哈拉帕文明却在种植业以 及制陶业、青铜冶炼业等蓬勃发展的情境下,于公元前1750年前后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公元前 5000年一公元前1000年时,全球气候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哈拉帕文明消失的原因主要有生态灾难说和自然灾害说等几种猜想a

(1)对哈拉帕文明的消失,你支持哪个观点?并加以阐述。(6分)

(2)试分析印度一度控制全世界1/4的纺织品贸易的主要区位条件。(10分)

(3)孟买曾是印度棉纺工业中心,但现在孟买所有棉纺工厂已全都搬到内陆。孟买棉纺工厂搬到内陆,会对印度内陆产生哪些影响?(6分)

 

【答案】

 

(1)生态灾难说: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加剧;(2分)种植业对耕地的需求和制陶业、青铜冶炼业对木本燃料的需求,造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湿地萎缩、荒漠化进程加快,区域环境恶化,环境容量急剧减小。(4分)

自然灾害说: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可能曾发生特大地震;(2分)区域地势低平,再加上水土流失导致的河湖淤积,排水能力差;(2分)哈拉帕文明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但因靠近热带季风气候区,如果大气环流持续异常,河流上游及中游地区连降暴雨,很可能曾发生特大洪涝灾害。(2分)

(2)棉花原料就近供应充足;(2分)棉花种植和棉纺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棉花原料优质、棉纺技术先进;(4分)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2分)海运便捷,国际交往方便。(2分)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水平;(任答其中2点,4分)可能加重环境污染程度。(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生态灾难说,顾名思义是因为生态环境巨变导致了文明的覆灭。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其本质是人口增长过快造成人类需要的资源急剧增加,从而使人地矛盾加剧。根据材料,哈拉帕文明的种植业、制陶业、青铜冶炼业比较发达。推断,当地对耕地的需求比较大。过度开垦耕地会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荒漠化进程加快。最终是当地的环境恶化,环境承载力急剧减小,致使哈拉帕文明走上覆灭之路。

自然灾害说,源于自然地理要素的突变所形成的的灾害。联系该区域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板块位置等要素,我们可以对当地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推测,进而组织答案。

(2)控制世界四分之一的纺织贸易,说明两点:纺织工业发达,交通便利。根据试题材料,此地棉纺织业工业发达,棉纺织业工业需要原料、劳动力、技术。同学们在回答的时候要注意用一些修饰语句,如劳动力丰富,而不能直接写上“劳动力”等词。

(3)此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我们可以借鉴产业转移的分析思路。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可持续发展思想、产业转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南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 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中国某区城图,图中A县适宜毛杜鹃等许多花卉生长,特别是桂花种植已有百年历史。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该县就开始发展花卉产业,近年花卉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并提出“打造乡土特色花卉基地”的区城规划目标。图中虚线为我国规划建设的沿海高速铁路在本区的分布。

1说明图中主要地形类型及外力作用类型。(4分)

2A地气候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的美誉,试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8分)

3分析A县打造花卉生产基地的主要优势条件。(8分)

4列举沿海高速铁路建成通车的主要有利影响。(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9月学科基础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 1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7月29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开始向中国通气,标志着中缅油气管道正式开始运营。管道经云南省进入中国,在贵州安顺实现油气管道分离。

材料二:左图为中缅油气管道分布示意图。右上图为皎漂港各月均温统计图。右下图为昆明各月均温统计图。

(1)比较昆明与皎漂港月均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2)说出中缅油气管道通气对我国西南地区石化企业产生的有利影响。(6分)

(3)从安顺至重庆的运输管道输送的是石油而非天然气,试分析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三阶段性测试地理试卷(四)(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41年,与郑和齐名的宦官亦失哈率船队首登黑瞎子岛(位置见下图),并设立了一个驿站——“药乞站”,以连接中原、辽东和黑龙江下游地区。历经沧桑,黑瞎子岛西侧于2008年回归,也给抚远地区带来了开发热潮。回归以来,抚远政府围绕黑瞎子岛,做了一系列规划(如下图所示)。

(1)试分析抚远工业园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10分)

(2)黑瞎子岛成为黑龙江流域最大江心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简述黑龙江的水文特征。(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南省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图中甲地与乙地为世界两个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甲乙两地油气资源丰富,近年来与中国开展广泛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合 作,两地成为中国石油的重要进口地区。

(1)分别指出中国进U甲乙两地油气资源所采用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8分)

(2)比较甲地屮①河与乙地中②河流域的手节差异,并简述原因。(8分)

(3)指出甲地区主要农业生产方式及相应的加工工业部门。(4分)

(4)分别推测①、②两河上游径流量减少对河口海岸(湖岸)地貌的影响(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