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2010年,该市流动人口大约是有户籍人口的(  )

A. 2倍 B. 4倍

C. 6倍 D. 8倍

2.该市近三十年人口迅猛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 气候暖湿,环境优美 B. 海洋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C. 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 D. 优越政策促进了工业迅速发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洪灾的防治措施中属于工程措施的是 (   )

A. 兴建水库 B. 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

C. 设置防洪保险 D. 做好对洪水的监测和预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决定上海郊区的乳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 优越的水热条件 B. 市场的需要

C. 国家政策的影响 D. 地势平坦的三角洲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建瓯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读某城市局部区域剖面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市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 甲区域 B. 乙区域 C. 丙区域 D. 丁区域

2.下列有关丙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进行合理规划,加强人文城市化的建设

B. 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生活方式的转变

C. 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

D. 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建瓯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印度某城市东西剖面图,显示了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之间的相关关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区土地价格和人口密度均很低,原因是(  )

A. 位于城市中心,往往为市政中心广场

B. 距离城市中心近,不适应城市建设

C. 位于城市边缘,基础设施不完善

D. 位于郊区,只适于发展种植业

2.乙地区高土地价格、低人口密度,应属于(  )

A. 中心商务区 B. 文化区 C. 住宅区 D. 工业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建瓯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 针阔混交林 B. 常绿阔叶林 C. 热带雨林 D. 荒漠

2.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水分 B. 热量 C. 海拔 D. 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陕西省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某国简图”,该国人口7 004.9万人,面积约163.6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卡伦河是该国最长河流,也是唯一的可通航运河,下游从阿瓦士到河口,是良好的水运航道。

(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卡维尔盐沼的成因。

(2)评价卡伦河下游通航的有利条件。

(3)该国粮食不能自给,分析其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武威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国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时期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  )

A. 甲→乙→丁→丙 B. 甲→乙→丙→丁

C. 乙→甲→丁→丙 D. 丁→甲→乙→丙

3.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人口容量 B. 国际移民 C. 国内迁移 D. 社会经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一4月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美国铜矿资源开发布局指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由图示可知美国铜矿熔炼厂和精炼厂分别属于

①熔炼厂--原料指向型工业  ②精炼厂--市场指向型工业 

③铜材加工厂--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④选矿厂--技术指向型工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大量铜材加工厂布局在精炼厂附近,有利于

①降低劳动力成本 ②加强与精炼厂的协作 ③有利于环境改善 ④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