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沿EF线上的山脉是( )

A.两个国家的分界线 B.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C.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 D.两种农业区的分界线

2.M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 (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筑用地

3.N地的地表特征表现为( )

A.地面起伏大,多山地丘陵

B.地势低平,多沼泽地

C.森林广布,树种丰富多样

D.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1.B

2.B

3.B

【解析】

试题分析:

1.乌拉尔山脉为亚洲和欧洲的洲界线。两侧都为俄罗斯的领土,两侧都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两侧因纬度都较高,所以农业类型也一样,都为林业,故B正确。

2.M地区位于东欧平原的北部,由于纬度高,故气候寒冷,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3.结合经纬度位置和山脉位置判断,N地为西西伯利亚平原,故地势低平,但由于纬度高,气候寒冷,故多沼泽。

考点:考查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条件中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有关的是( )

①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②地球的内部结构 ③充足的水分 ④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 )

A.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

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C.玉米、高粱、大豆、甘蔗

D.玉米、黄麻、甜菜、大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第三次月考试卷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走在路上,“海景”随处可见;呆在家中,却一不小心成为“海景”。2013年6月23日正逢入梅首日,一场大雨浇透江城武汉,久违的“看海”,又成为市民们的调侃词。

1.武汉市“海景”随处可见的原因之一是人类的硬化路面建设直接导致该区域 ( )

A.降水增加 B.地下径流增加

C.水汽输送量增加 D.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本次降水能促进武汉市水资源更新

②降水后武汉市地下水补给长江水

③武汉市水循环减弱

④本次降水对武汉市的地表形态会产生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第三次月考试卷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地区有一口150米深的矿井,采矿工人发现在井底每年能见到两次阳光,此井最有可能位于( )

A.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B.温带地区

C.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 D.寒带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十二中高三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为两列著名山脉的部分示意图(图中度数为经纬度)。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中甲在乙的 ( )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2.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3.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山脉①较②长

B.①②两座山脉山顶都可能有冰川存在

C.所经过的国家①山脉少于②山脉

D.①②山脉西侧都临海,流经的洋流性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十二中高三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四条著名山脉。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山脉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国界线上

B.乙位于大洲分界线上

C.丙位于俄罗斯地形分界线上

D.丁位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上

2.四幅图中 ( )

A.a、b两地相距约2 200千米

B.d地位于c地的东北方向

C.e地和f地分属不同的国家

D.g地和h地内力作用强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1.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

A.大体相等 B.北坡较多

C.南坡较多 D.难以判断

2.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

A.南岭 B.秦岭

C.阴山山脉 D.天山山脉

3.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

A.南坡3500米 B.南坡2000米

C.北坡3500米 D.北坡200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临沂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地一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读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地一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地面温度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2.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8月 D.12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